62623次播放 时长02:37
55375次播放 时长03:01
Q: 黄体功能不全是怎么回事
A:
黄体功能不全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促排卵药物、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 长期压力或作息紊乱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复合B族维生素,药物可选择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戊酸雌二醇片。 年龄增长或卵巢手术可能影响黄体形成,通常伴随月经周期缩短和经量减少。需监测抗苗勒管激素水平,药物可用克罗米芬、来曲唑、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异位病灶可能干扰卵巢正常功能,常伴有痛经和不孕。需腹腔镜确诊,药物选择达那唑、戈舍瑞林、孕三烯酮,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垂体瘤或药物因素导致泌乳素升高,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需核磁排查肿瘤,药物可用溴隐亭、卡麦角林、维生素B6,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同步治疗。 日常建议保持适度运动,增加坚果和深海鱼类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月经异常持续两个周期以上需就医评估激素水平。1、内分泌失调
2、卵巢功能减退
3、子宫内膜异位症
4、高泌乳素血症
Q: 黄体功能不全怎么检查
A:
黄体功能不全可通过血清孕酮检测、超声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活检等方法诊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月经周期第21-23天检测血清孕酮水平,数值低于10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需重复检测2-3个周期以提高准确性。 经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后黄体形成情况,观察黄体直径、血流信号及持续时间。黄体体积小或血流稀疏可能提示功能不全。 连续测量晨起静息体温,黄体期高温相持续时间短于11天或体温上升幅度不足0.3℃时需警惕。 月经来潮前1-3天取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若组织学发育延迟超过2天可辅助诊断。 建议检查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干扰激素水平。确诊后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疗效。1、血清孕酮检测
2、超声检查
3、基础体温测定
4、子宫内膜活检
Q: 黄体功能不全是什么意思
A: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持续时间缩短,可能由内分泌失调、黄体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反应性下降、高泌乳素血症等原因引起。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促黄体生成素分泌异常,可通过规律作息、减少压力等生活方式调节改善。 卵泡期促卵泡激素不足导致黄体细胞数量减少,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子宫内膜对孕酮敏感性降低,可能伴随不孕或早期流产,需使用黄体酮制剂进行支持治疗。 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抑制黄体功能,常伴有闭经或溢乳症状,需使用溴隐亭等药物降低泌乳素。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妇科检查。1、内分泌失调
2、黄体发育不良
3、子宫内膜反应性下降
4、高泌乳素血症
Q: 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
A:
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月经周期缩短、经前点滴出血、不孕或早期流产,严重者可出现反复妊娠失败。 黄体期缩短导致月经周期少于21天,经前出现褐色分泌物,基础体温呈双相但高温相不足12天。 孕酮分泌不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受精卵着床困难或维持妊娠失败,表现为不孕或孕6周内流产。 血清孕酮水平低于10ng/ml,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比例异常,可能伴有催乳素轻度升高。 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期转化延迟,腺体发育不良,间质蜕膜化不足,超声可见内膜薄且血流灌注差。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进行性激素六项和超声监测,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有助于改善卵巢功能。1、月经异常
2、生育障碍
3、激素失衡
4、内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