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颅内转移瘤(颅内转移性肿瘤、脑内转移瘤、脑内转移性肿瘤)

颅内转移瘤

颅内转移瘤概述

颅内转移瘤(IntracranialMetastaticTumors)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①经血流,②经淋巴,③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头部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痴呆、定位体征、恶心、反应迟钝、感觉障碍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头部MRI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癌症患者多见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袁俊丽

Q: 颅内转移瘤做放疗有用吗

A:

颅内转移瘤放疗多数情况下有效。放疗可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主要作用包括减轻头痛、延缓神经功能恶化、缩小病灶体积、延长生存期。

1、缓解症状

放疗能快速减轻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多发转移灶患者。治疗期间可能联合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2、控制进展

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抑制病灶扩大,对乳腺癌、肺癌等常见转移源效果显著。常用全脑放疗配合局部加量技术。

3、保护功能

精准放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脑组织,减少认知功能损伤。适用于3个以下转移灶患者。

4、延长生存

联合全身治疗可使部分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对EGFR/ALK突变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同步放疗效果更佳。

建议根据原发肿瘤类型、转移灶数量及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

袁俊丽

Q: 颅内转移瘤是不是越早治疗越好

A:

颅内转移瘤通常建议尽早治疗。早期干预有助于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神经症状,治疗时机主要与肿瘤数量、原发灶控制情况、患者整体状况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1. 肿瘤负荷

单发或少量转移灶更适合早期手术切除,多发转移需综合评估后选择放疗或药物治疗。

2. 原发灶控制

原发肿瘤未控制时需优先处理原发灶,已控制者可针对颅内转移灶积极干预。

3. 神经功能

出现进行性偏瘫、语言障碍等神经缺损症状时需紧急治疗,无症状小病灶可短期观察。

4. 全身状况

患者心肺功能、凝血状态等基础条件决定能否耐受手术或放化疗等积极治疗。

确诊后应尽快由神经肿瘤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需监测认知功能变化并加强营养支持。

孙为群

Q: 颅内转移瘤多分布于哪个血管供血区

A:

颅内转移瘤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及小脑动脉供血区。

1、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是颅内转移瘤最常见的供血区域,该区域血流量丰富,肿瘤细胞易通过血液循环在此处定植,常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或感觉障碍。

2、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转移瘤多位于额叶,可能导致精神行为异常或下肢运动障碍,肿瘤细胞多来源于肺癌或乳腺癌转移。

3、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转移常见于枕叶,易引起视野缺损或视觉异常,黑色素瘤和生殖细胞肿瘤转移倾向该区域。

4、小脑动脉

小脑动脉供血区转移瘤可导致共济失调或平衡障碍,消化道肿瘤转移至该区域概率较高,需注意与小脑原发肿瘤鉴别。

颅内转移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剧烈运动,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需立即就诊。

孙为群

Q: 颅内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A:

颅内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脑实质内多发结节、周围水肿带、占位效应及强化特征,常见于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原发肿瘤转移。

1、多发结节

CT或MRI显示脑实质内多个类圆形病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2、水肿带

转移灶周围常见指状水肿区,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白质水肿程度常超过病灶本身大小,可能与血脑屏障破坏相关。

3、占位效应

较大病灶可导致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变形,幕上转移可能引发钩回疝,后颅窝转移易导致脑积水。

4、强化特征

增强MRI可见均匀强化、环状强化或结节状强化,弥散加权成像显示转移瘤常呈高信号,灌注成像显示相对脑血流量降低。

发现颅内占位需完善全身检查寻找原发灶,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疗或全身化疗等综合治疗。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