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低颅压综合症(低颅压综合症)

低颅压综合症

低颅压综合症概述

低颅压综合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0.59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低颅压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脑体积的减少、脑脊液的减少或脑内血液量的减少形成颅内总的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并且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许多问题至今还未...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头部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周身出汗、头痛、心悸、抽搐、耳鸣、呕吐、恶心、步态不稳、眩晕、畏光、晕厥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尿液检测、脑脊液检测、头部MRI、头部CT、心电图、X线平片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袁俊丽

Q: 低颅压综合症治疗用药

A:

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乙酰唑胺、泼尼松、咖啡因等,治疗方案需结合病因选择药物调节脑脊液分泌或缓解症状。

1、乙酰唑胺

碳酸酐酶抑制剂可减少脑脊液生成,适用于特发性低颅压,可能引发四肢麻木等副作用,需监测电解质。

2、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药物通过抗炎作用改善硬脑膜渗漏,对自发性脑脊液漏有效,长期使用需警惕血糖升高风险。

3、咖啡因制剂

静脉注射安钠咖可收缩脑血管提升颅内压,适用于急性头痛发作,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通过升高血压间接改善脑灌注,需在严密监护下用于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患者应保持每日3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剧烈咳嗽和弯腰动作,硬膜外血贴修补术可用于顽固性病例。

朱陵群

Q: 低颅压综合症算大病吗

A:

低颅压综合征通常不属于重大疾病,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但需警惕硬膜下血肿等严重并发症。

1、病因机制

脑脊液漏是主要病因,可能与腰椎穿刺、外伤、结缔组织病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直立性头痛。

2、治疗措施

轻度病例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等保守治疗改善,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硬膜外血贴修补术。

3、病程特点

症状持续时间从数天到数月不等,约80%患者1个月内症状消失,复发概率较低。

4、风险警示

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脑组织下沉、颅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损害,需影像学排除结构性病变。

建议发病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动作,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

梁红

Q: 低颅压综合症什么引起的

A:

低颅压综合征可能由自发性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术后、外伤性硬膜膜撕裂、脱水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硬膜外血贴修补、补液治疗、卧床休息等方式干预。

1、自发性脑脊液漏

部分患者存在硬脊膜结构异常导致脑脊液渗漏,表现为直立性头痛和颈部僵硬,需通过核磁共振水成像确诊,治疗采用硬膜外血贴术或纤维蛋白胶封闭。

2、腰椎穿刺术后

医源性操作可能损伤硬脊膜引发脑脊液外流,术后48小时内出现体位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时,建议平卧休息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

3、外伤性硬膜膜撕裂

脊柱外伤可能导致硬膜完整性破坏,伴随耳鸣和视物模糊症状,CT脊髓造影可定位漏口,严重时需手术缝合修复。

4、脱水

严重腹泻或高温脱水会造成脑脊液生成减少,引发低颅压性头痛,及时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可缓解症状,同时需纠正原发疾病。

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活动,出现持续头痛应立即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龙振昼

Q: 低颅压综合症治疗方法有什么

A:

低颅压综合征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治疗、硬膜外血贴术、咖啡因治疗等方式治疗。低颅压综合征通常由脑脊液漏、脱水、腰椎穿刺、自发性脑脊液减少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保持头低脚高位卧床可促进脑脊液压力恢复,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通常需要持续数日至一周。

2、补液治疗

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可增加血容量,提升脑脊液压力,常用药物包括氯化钠注射液、口服补液盐等。

3、硬膜外血贴术

通过抽取自体静脉血注入硬膜外腔形成血凝块封堵脑脊液漏口,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在影像引导下进行。

4、咖啡因治疗

静脉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可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脊液吸收,短期使用能快速缓解头痛,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

治疗期间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用力咳嗽或屏气动作,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