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腹壁疝(腹壁疝)

腹壁疝

腹壁疝概述

腹壁疝是腹腔脏器连同腹膜经腹壁薄弱处或孔隙突出而致。各种年龄均可能发生。以腹股沟疝(大腿与腹部交界处)最多见。其他还有股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等等正常人腹壁上有一些薄弱的区域,如腹股沟管、股环。加上有的人腹壁某一部位发育有缺陷,如脐环闭锁不全、腹白线缺损等。还有手术切口、外伤造成的腹壁损伤,老年肌肉萎缩造成腹壁肌肉薄...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腹部肿块、腰部包块、腹壁外侧包块 ,有固定压痛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李国胜

Q: 腹壁疝气是什么

A:

腹壁疝气是腹壁肌肉薄弱或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出的疾病,主要包括脐疝、腹股沟疝、切口疝、白线疝等类型。

1、脐疝

脐部筋膜缺损导致肠管等脏器从脐环突出,多见于婴幼儿和孕妇,表现为脐部柔软包块,可通过加压包扎或手术修补治疗。

2、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腹壁薄弱导致肠管进入阴囊或大阴唇,分为斜疝和直疝,常见于男性,需手术使用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

3、切口疝

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形成的疝气,表现为手术瘢痕处膨隆,需通过开放或腹腔镜手术进行修补。

4、白线疝

腹直肌鞘中线处筋膜缺损所致,常见于肥胖人群,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小疝气可观察,大疝气需手术修复。

避免提重物、控制体重、预防便秘等措施有助于减少腹壁疝气发生风险,出现嵌顿疝需立即就医。

李国胜

Q: 如何治疗腹壁疝气

A:

腹壁疝气可通过手法复位、疝气带固定、腹腔镜修补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腹壁疝气通常由腹壁肌肉薄弱、长期腹压增高、先天性发育异常、创伤或手术史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早期可复性疝,由医生通过外力将疝内容物推回腹腔,操作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复发或出现肠梗阻症状。

2、疝气带固定

通过外部压力装置暂时控制疝囊突出,适用于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者,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肤压疮或肌肉萎缩。

3、腹腔镜修补术

采用人工补片加强腹壁缺损,创伤小恢复快,可能与腹壁胶原代谢异常有关,术后表现为局部牵拉感,需避免三个月内负重。

4、开放手术

适用于巨大疝或嵌顿疝,直接缝合缺损或使用补片修补,通常与多次妊娠或慢性咳嗽相关,术后可能发生血清肿,需使用腹带保护。

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咳嗽,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定期复查疝复发情况。

邸志勇

Q: 腹壁疝一定要手术吗

A:

多数腹壁疝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部分小型无症状疝可暂缓手术。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等待、使用疝气带、开放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

1、观察等待

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症状的腹壁疝可定期随访,避免提重物或增加腹压动作,但需警惕肠嵌顿风险。

2、疝气带

适用于高龄或手术高危患者,通过外部压力暂时控制疝囊突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或肌肉萎缩。

3、开放修补术

传统手术方式适合巨大疝或复发疝,采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缺损,术后需避免咳嗽等增加腹压行为3个月。

4、腹腔镜修补术

微创手术适用于多数原发性腹壁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优势,但需全身麻醉且费用较高。

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以降低复发风险。

李涛

Q: 产后腹壁疝的症状表现

A:

产后腹壁疝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腹壁包块、疼痛不适、消化不良、肠梗阻等。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可复性包块逐渐进展为嵌顿风险。

1、腹壁包块

站立或腹压增高时脐周或手术切口处出现柔软包块,平卧可消失,可能与妊娠期腹壁拉伸、筋膜愈合不良有关。建议使用腹带支撑,避免提重物。

2、疼痛不适

包块区域出现牵拉痛或钝痛,咳嗽时加重,多因疝囊压迫神经或组织粘连导致。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缓解症状。

3、消化不良

疝内容物反复突出可能引发腹胀、食欲减退,与肠道功能紊乱相关。需少食多餐,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胰酶肠溶胶囊改善胃肠动力。

4、肠梗阻

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便秘提示嵌顿疝,需紧急手术。可能与疝环狭窄或肠管粘连有关,需行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

产后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加强核心肌群训练,若包块增大或疼痛持续需及时就诊普外科。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