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83次播放 时长02:35
58512次播放 时长03:07
71231次播放 时长03:08
82249次播放 时长02:19
83097次播放 时长01:32
79496次播放 时长02:14
79474次播放 时长02:16
154316次播放 时长02:05
郭兮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内科
50373阅读
Q: 得了肺结节病怎么治疗
A:
肺结节病可通过定期随访、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肺结节病通常由感染、炎症、肿瘤、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变化情况。随访期间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 感染性结节可使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炎症性结节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 当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或怀疑恶性时,可选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等手术方式。 中医认为肺结节与气滞血瘀有关,可使用黄芪、党参、浙贝母等中药调理,配合针灸疗法改善肺部微循环。 肺结节病患者应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定期随访
2、药物治疗
3、手术切除
4、中医调理
A:
肺结节病的缓解方法主要有生活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随访。 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减少肺部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粉尘吸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肺功能。 可能与免疫异常或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胸痛等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炎症,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用于难治性病例,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缓解呼吸困难。 对于疑似恶性或持续增大的结节,可能需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广泛病变者可能行肺叶切除术,术后需配合呼吸康复训练。 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监测结节变化,同时进行肺功能评估;合并眼葡萄膜炎或皮肤病变时需多学科联合诊疗。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出现气促加重或咯血症状需立即就医。1、生活干预: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4、定期随访:
Q: 什么是肺结节病
A:
肺结节病是一种以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淋巴结和皮肤,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抗原刺激、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 肺结节病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相关,HLA-DRB1等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无机颗粒吸入可能触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及肉芽肿形成。 约半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出现干咳、胸闷等呼吸道表现,皮肤可见红斑结节或冻疮样狼疮,眼部受累可引发葡萄膜炎伴视力模糊。 胸部CT显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微结节,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非坏死性肉芽肿,需排除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升高有辅助诊断价值。 无症状者可能自愈无需治疗,进展期患者可选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难治性病例可能需甲氨蝶呤或生物制剂干预,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及影像学变化。 患者应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适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遵医嘱定期复查,合并眼部症状时需及时眼科会诊。1、病因机制
2、典型症状
3、诊断方法
4、治疗原则
A:
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胸闷气短、乏力、皮肤损害、眼部症状等。肺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但以肺部最为常见。 咳嗽是肺结节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干咳,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少量白色黏痰。咳嗽可能与肺部肉芽肿形成导致气道刺激有关,也可能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所致。部分患者咳嗽症状在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影响睡眠质量。对于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的患者,建议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闷气短多发生在疾病进展期,与肺实质受累程度相关。早期可能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发展,轻微活动甚至静息状态下也可发生。肺功能检查常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乏力是肺结节病的全身性表现,患者常描述为持续疲倦感,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可能与疾病活动期产生的炎症因子有关,也可能继发于轻度贫血或睡眠障碍。乏力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部分早期患者即可出现明显乏力症状。 约25%的肺结节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性红斑、斑丘疹或皮下结节。结节性红斑多发生在下肢伸侧,呈红色疼痛性结节。皮肤损害可能是疾病的首发表现,也可与肺部症状同时出现。皮肤活检可见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有助于明确诊断。 眼部受累在肺结节病患者中约占15-25%,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患者可出现眼红、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慢性葡萄膜炎可能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所有肺结节病患者都应接受眼科检查,即使没有明显眼部症状。 肺结节病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肺功能。如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变化。1、咳嗽
2、胸闷气短
3、乏力
4、皮肤损害
5、眼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