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19次播放 时长03:16
55941次播放 时长02:27
53823次播放 时长02:41
63699次播放 时长03:20
56265次播放 时长03:04
48413次播放 时长03:18
61704次播放 时长03:10
92326次播放 时长03:18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64119阅读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21844阅读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34010阅读
Q: 哮喘并发鼻窦炎如何治疗
A:
哮喘并发鼻窦炎可通过抗炎治疗、鼻腔冲洗、免疫调节、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并发症通常由气道高反应性、感染因素、过敏原刺激、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控制气道炎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能减轻鼻黏膜水肿,严重时需短期口服泼尼松。 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可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改善鼻窦引流,配合鼻用激素喷雾如丙酸氟替卡松效果更佳。 针对过敏体质患者可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鼻窦炎可考虑鼻内镜手术,合并鼻息肉或解剖异常者需行鼻窦开放术。 日常需避免接触冷空气、尘螨等诱发因素,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定期监测肺功能和鼻窦CT。1. 抗炎治疗
2. 鼻腔冲洗
3. 免疫调节
4. 手术治疗
Q: 什么是真菌性鼻窦炎?
A: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曲霉菌、毛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症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袭型和侵袭型两类,临床表现为鼻塞、脓涕、头痛及面部压迫感。 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基础疾病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诱因,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非侵袭型多表现为单侧鼻塞、恶臭脓涕;侵袭型可能出现发热、眶周肿胀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视力改变或颅内感染征象。 鼻内镜检查可见特征性真菌团块,CT显示鼻窦内高密度影伴钙化灶,病理检查发现菌丝是确诊金标准。 非侵袭型需手术清除病灶,侵袭型需联合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所有患者均需控制基础疾病。 术后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霉变环境,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出现持续鼻部症状应及时复查鼻内镜。1、病因:
2、症状:
3、诊断:
4、治疗:
Q: 得了真菌性鼻窦炎怎么办?
A:
真菌性鼻窦炎可通过鼻腔冲洗、抗真菌药物、手术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通常由环境真菌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真菌孢子及分泌物,减轻鼻塞症状,操作时需保持姿势正确避免呛咳。 两性霉素B鼻用制剂、伊曲康唑口服胶囊、氟康唑注射液等抗真菌药物可直接抑制病原体,用药需严格遵循疗程,警惕肝肾毒性反应。 鼻内镜真菌病灶清除术、鼻窦开放术适用于药物无效或侵袭性感染者,通过微创技术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对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免疫增强剂,改善鼻腔局部防御功能,减少真菌定植概率。 保持居所通风干燥,避免接触霉变环境,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更换空调滤网,出现持续头痛或视力改变应立即就医。1、鼻腔冲洗
2、抗真菌药物
3、手术治疗
4、免疫调节
A:
鼻窦炎鼻内镜手术通常开1-3个微创切口,具体数量取决于病变范围、手术方式、解剖结构变异及术中情况等因素。 单侧局限型鼻窦炎可能仅需1个切口,全组鼻窦炎或伴息肉时需2-3个切口。需结合术前CT评估。 单纯开放术式切口较少,需同期处理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时可能增加辅助切口。 存在额窦发育不良、蝶窦变异等情况时,可能需额外切口建立操作通道。 术中发现隐匿病灶或出血难以控制时,可能临时增加切口以改善术野暴露。 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复查时医生会评估切口愈合情况。1、病变范围
2、手术方式
3、解剖变异
4、术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