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化脓性中耳炎(中耳化脓感染)

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概述

化脓性中耳炎为化脓性细菌入侵所致,分急、慢性两种。前者为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增殖体炎、变态反应和鼻咽部堵塞过久而引起咽鼓管发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御能力,细菌乘虚而入所致。常见症状为发热、耳痛、耳鸣,听力障碍。本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幼儿的耳痛及全身症状较成人严重。后者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
  • 应该挂什么科?耳鼻喉科、儿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耳道流脓 、发热、恶心、呕吐、脓性耳漏、耳内发胀 、脓苔、乳突炎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耳鼻咽喉CT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儿童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姚俊

Q: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预防

A: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干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规范治疗急性中耳炎、增强免疫力等方式预防。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干燥

游泳或洗浴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诱发中耳感染。淋浴后可用干净棉签轻柔吸干外耳道水分。

2、避免呼吸道感染

及时治疗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减少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风险。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腔压力骤增。

3、规范治疗急性中耳炎

急性期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化脓性病变。

4、增强免疫力

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C,适度运动改善体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

日常避免用力掏耳损伤鼓膜,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定期复查听力及耳内镜评估病情进展。

姚俊

Q: 化脓性中耳炎时间长后能自愈吗

A:

化脓性中耳炎长时间存在时通常难以自愈。该疾病可能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并发症,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清洁、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干预。

1、感染持续

细菌感染未彻底清除会导致炎症反复发作,表现为耳道流脓、疼痛加剧。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控制感染。

2、结构损伤

长期炎症可能破坏鼓膜及听小骨,引发传导性耳聋。伴随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时,需考虑鼓室成形术或人工听骨植入术修复。

3、并发症风险

感染扩散可能引起乳突炎、脑膜炎等严重问题,伴随发热、头痛需立即就医。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方案。

4、慢性化倾向

病程超过3个月即转为慢性,自愈概率极低。需通过耳内镜清理脓液,并长期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保持耳道干燥。

避免耳道进水,减少辛辣刺激饮食,急性发作期间建议卧床休息,定期复查听力评估恢复情况。

姚俊

Q: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有哪些

A: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发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胆脂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按严重程度从局部损害到危及生命排列。

1、听力下降

长期炎症导致听骨链破坏或内耳损伤,表现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需通过鼓室成形术或助听器干预,药物可选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泼尼松。

2、鼓膜穿孔

持续化脓造成鼓膜组织坏死穿孔,可能伴随耳漏和耳鸣。治疗采用鼓膜修补术,急性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地塞米松。

3、胆脂瘤

表皮样囊肿侵蚀周围骨质,引发剧烈头痛和眩晕。需手术清除病灶,术前术后配合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头孢曲松等抗感染药物。

4、颅内感染

炎症扩散导致脑膜炎或脑脓肿,出现高热和神经症状。需紧急静脉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联合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行开颅引流。

日常应避免耳道进水,感冒时及时控制鼻咽部炎症,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病情进展。

姚俊

Q: 化脓性中耳炎能治好吗

A:

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治好,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治疗、耳部清洁护理、鼓膜修复手术、并发症管理。

1、抗生素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疗程通常持续7-10天。

2、耳部清洁护理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污水进入,可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切勿自行掏挖以免损伤鼓膜。

3、鼓膜修复手术

若鼓膜穿孔长期未愈或反复流脓,需行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手术可有效恢复听力并预防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4、并发症管理

合并乳突炎或脑膜炎时需住院治疗,静脉输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行乳突切开引流术。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并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修复能力。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