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77次播放 时长02:49
60045次播放 时长02:51
59735次播放 时长02:52
63102次播放 时长02:44
59141次播放 时长02:55
55056次播放 时长02:47
58340次播放 时长02:55
58551次播放 时长02:57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科
58161阅读
A: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以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有助于神经修复和免疫调节,但无法替代抗病毒治疗。 维生素B1、B6、B12可辅助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炎后乏力症状,建议通过复合维生素B片或食物补充。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但大剂量补充可能干扰部分抗病毒药物代谢,须遵医嘱使用。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对合并低钙抽搐的患者尤为重要,可通过阳光照射或维生素D3制剂补充。 保护神经细胞膜稳定性,适合恢复期患者,但高剂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监测凝血功能。 急性期应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恢复期可配合维生素补充,同时保证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避免剧烈运动。1、维生素B族
2、维生素C
3、维生素D
4、维生素E
Q: 病毒性脑炎有什么症状
A: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表现逐渐进展至终末期。 病毒性脑炎早期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5摄氏度,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 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嗜睡、谵妄、定向力障碍等意识改变,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局灶性癫痫发作,提示病情较重。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1、发热
2、头痛
3、意识障碍
4、癫痫发作
A:
儿童病毒性脑炎后遗症主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癫痫发作、语言障碍等,严重程度与脑损伤范围相关。 前额叶及颞叶受损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或学习能力下降,建议家长通过认知训练结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胞磷胆碱钠、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干预。 基底节区病变易引发肌张力异常或偏瘫,家长需配合康复师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必要时使用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肌松药物缓解症状。 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导致继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等抗癫痫药物,家长应定期监测脑电图变化。 语言中枢受损患儿可能出现表达或理解困难,早期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等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功能恢复。 后遗症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刺激,定期复查头颅MRI评估神经修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认知功能障碍
2、运动障碍
3、癫痫发作
4、语言障碍
Q: 什么是病毒性脑炎
A: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成人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病因,病毒通过三叉神经或嗅神经侵入脑组织,典型表现为颞叶异常信号,需早期静脉注射阿昔洛韦治疗。 部分病例由病毒感染后异常免疫应答导致,如抗NMDAR脑炎,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治疗需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冲击。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干脑炎,儿童手足口病后出现肌阵挛需警惕,可选用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甘露醇脱水治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再激活可引起血管炎性脑炎,特征为脑血管造影显示的串珠样改变,治疗需阿昔洛韦联合抗凝药物。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日常注意疫苗接种预防,出现持续头痛或行为异常应及时神经科就诊。1、病原体感染
2、免疫反应异常
3、血脑屏障破坏
4、潜伏病毒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