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

败血症

败血症概述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
  • 发病部位在哪里?血液
  • 应该挂什么科?血液内科、急诊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肝区痛、心率增快 、呼吸急促、发热、四肢发冷、肝脾肿大、神志不清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尿液检测、脑脊液检测、骨髓象、血液检查、病原体检测、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活检)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韩诗淼

Q: 败血症是什么能治好吗

A:

败血症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属于急重症但多数可治愈。治疗成功率与感染源控制速度、器官功能状态、基础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1、病因与治疗

败血症多由肺炎、尿路感染等局部感染扩散导致,需紧急静脉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联合液体复苏,同时清除感染灶。

2、器官支持

合并休克时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肾功能损伤需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3、并发症管理

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血浆,高血糖需胰岛素控制,多重器官衰竭需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

4、预后因素

老年、免疫力低下者预后较差,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ICU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败血症康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定期复查炎症指标与器官功能。

王雪梅

Q: 小儿败血症会不会传染

A:

小儿败血症通常不会传染。败血症是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其传染性主要取决于原发感染源的性质。

1. 原发感染源

多数小儿败血症由肺炎、尿路感染等局部感染发展而来,这些原发感染本身可能具有传染性,但败血症作为并发症不具有直接传播性。

2. 传播途径

若原发感染为麻疹、流感等传染病,需警惕病原体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但败血症状态不会增加传染概率。

3. 特殊病原体

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等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败血症,其传染性取决于病原体特性,需采取针对性隔离措施。

4. 新生儿败血症

母婴垂直传播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途径,但出生后患儿不会造成环境传播,家长无须过度担忧。

日常护理需注意患儿个人卫生,接触开放性伤口时应做好防护,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韩诗淼

Q: 败血症会传染给孩子吗

A:

败血症不会直接传染给孩子。败血症是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传播风险取决于原发感染源的性质。

1. 原发感染源

若败血症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如结核分枝杆菌或脑膜炎球菌,原发感染可能通过接触传播,但败血症本身不具传染性。

2. 传播途径阻断

多数导致败血症的细菌需通过血液或黏膜接触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但开放性伤口接触患者体液可能构成风险。

3. 新生儿特殊状况

母婴垂直传播可能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如B族链球菌感染,但属于原发感染传播而非败血症传染。

4. 免疫保护措施

保持手卫生、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及时处理感染伤口可有效预防病原体传播,建议免疫功能低下儿童避免接触感染患者。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护人员会根据感染类型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韩诗淼

Q: 败血症的治疗

A:

败血症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功能支持等方式治疗。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需早期足量使用以控制感染源。

2、液体复苏

通过静脉补液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灌注,常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必要时联合白蛋白等胶体液。

3、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者,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灌注。

4、器官功能支持

根据受累器官采取相应支持措施,如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功能不全,必要时进行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

败血症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充足营养摄入,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