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膀胱肿瘤(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概述

膀胱肿瘤包括膀胱癌和膀胱良性肿瘤。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2002年我国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3.8/10万,女性为1.4/10万。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膀胱肿瘤目前位居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首位。膀胱癌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下腹
  • 应该挂什么科?泌尿外科、肿瘤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排尿困难、膀胱容量的减少、中下腹部肿块、膀胱刺激征、无痛性尿血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肾脏及输尿管B超、膀胱镜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中老年人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崔方博

Q: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什么药最好

A: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常用药物有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吉西他滨、卡介苗等,具体选择需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复发风险及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决定。

1、吡柔比星

吡柔比星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复制发挥作用,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灌注,可能出现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2、表柔比星

表柔比星同为蒽环类药物,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常用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注意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3、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为核苷类似物,适用于对蒽环类药物不耐受或耐药患者,可能引起流感样症状和轻度骨髓抑制。

4、卡介苗

卡介苗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预防肿瘤复发,主要用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能引发发热、血尿等全身或局部反应。

术后需定期膀胱镜复查,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吸烟及接触化学致癌物,严格遵医嘱进行灌注治疗和随访监测。

崔方博

Q: 膀胱肿瘤手术后灌注是怎么回事

A:

膀胱肿瘤手术后灌注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局部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尿道将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直接注入膀胱,主要有卡介苗、丝裂霉素、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等药物选择。

1、卡介苗

卡介苗属于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局部免疫反应杀伤残留肿瘤细胞,可能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血尿等症状。

2、丝裂霉素

丝裂霉素为化疗药物,直接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可能与药物浓度、灌注时间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化学性膀胱炎等症状。

3、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发挥作用,可能与药物代谢、肿瘤分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疼痛、尿路感染等症状。

4、表柔比星

表柔比星可干扰肿瘤细胞RNA转录过程,可能与药物渗透性、肿瘤分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液变色、膀胱纤维化等症状。

术后灌注需严格遵循医嘱周期,治疗期间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定期复查膀胱镜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崔方博

Q: 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A:

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手术及药物干预,常见类型包括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转移性膀胱癌。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或CT可初步评估肿瘤位置与大小,膀胱镜是确诊的金标准,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判断浸润深度。

2、病理活检:

通过膀胱镜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级,明确肿瘤性质(如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指导后续治疗选择。

3、手术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肌层浸润性肿瘤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部分患者需尿流改道。

4、药物干预:

卡介苗膀胱灌注适用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晚期患者可选用吉西他滨、顺铂等化疗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术后需定期膀胱镜复查,戒烟限酒并保持充足饮水,高危患者应监测有无血尿等复发迹象。

崔方博

Q: 膀胱肿瘤的病因

A:

膀胱肿瘤可能由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

1、吸烟:

长期吸烟是膀胱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致癌物质经尿液排泄时损伤膀胱黏膜。建议戒烟并增加饮水,高危人群需定期尿常规检查。

2、职业化学暴露:

长期接触染料、橡胶、皮革等化工产品中的芳香胺类物质可能导致膀胱上皮异常增生。职业防护和定期筛查是关键预防措施。

3、慢性膀胱炎症:

反复尿路感染或膀胱结石导致的慢性刺激可能诱发鳞状上皮化生。需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4、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RB1、HRAS等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易感性。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必要时使用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预防性干预。

日常需避免憋尿,适量食用西蓝花、番茄等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出现无痛血尿应立即就诊泌尿外科。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