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3次播放 时长02:31
53145次播放 时长02:45
59193次播放 时长02:20
57394次播放 时长02:23
56041次播放 时长02:29
51002次播放 时长02:34
50376次播放 时长02:55
63441次播放 时长02:53
Q: 老年性黄斑变性做什么检查
A:
老年性黄斑变性需进行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血管造影等检查。 通过标准视力表评估中央视力受损程度,是筛查黄斑功能的基础项目。 散瞳后使用检眼镜观察黄斑区结构,可发现玻璃膜疣、出血或渗出等典型病变。 无创性断层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对干性和湿性黄斑变性均有诊断价值。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拍摄眼底血管图像,可明确新生血管位置和渗漏范围,指导湿性病变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日常注意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视网膜营养素,避免强光直射眼睛。1、视力检查
2、眼底检查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4、荧光素血管造影
Q: 什么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A: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进展型,主要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异常增生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心视野缺损,严重可致盲。 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退化有关,长期氧化应激损伤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促使脉络膜血管异常增生突破玻璃膜。 早期出现视物扭曲变形,进展期可见视野中央暗点或黑影遮挡,晚期可发生视网膜下出血、浆液性脱离,导致不可逆视力丧失。 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认视网膜层间积液,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配合阿姆斯勒方格表检测视物变形程度。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抑制新生血管,联合光动力疗法封闭渗漏病灶,严重病例需视网膜下手术。 患者应戒烟并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视网膜营养素,定期复查眼底,避免强光刺激与过度用眼。1、病因机制
2、典型症状
3、诊断方法
4、治疗原则
A: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维生素C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减少自由基损伤、协同其他营养素发挥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膳食与补充剂使用。 一、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可中和视网膜中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黄斑区的损伤,延缓光感受器细胞退化。日常可通过柑橘类水果补充,药物可选维生素C片。 二、改善微循环 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维持视网膜血管完整性,改善局部血流。食物来源包括猕猴桃、西蓝花,药物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维生素C颗粒。 三、减少自由基损伤 高浓度维生素C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黄斑区炎症反应。草莓、红柿子椒等富含维生素C,临床常用维生素C钠注射液辅助治疗。 四、协同营养作用 维生素C可促进维生素E再生,增强叶黄素吸收效率,形成联合抗氧化网络。建议搭配深色浆果食用,药物可选择含维生素C的复合维生素制剂。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000毫克,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服,定期监测眼底情况。
Q: 老年性黄斑变性严重吗
A: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形成玻璃膜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