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慢性结肠炎是什么意思

2025-07-04 15:25:35

重度慢性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长期存在严重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可能由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1、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结肠黏膜可能导致重度慢性结肠炎,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腹痛、反复腹泻伴血便,严重时伴随发热、体重下降。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必要时需生物制剂干预。免疫调节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病原体感染

志贺菌、艰难梭菌等病原体长期感染可引发结肠严重炎症。典型症状包括水样腹泻、里急后重,粪便检测可见白细胞或寄生虫卵。临床常用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抗感染,重症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感染期间须隔离餐具,避免交叉传染。

3、遗传易感性

携带NOD2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家族聚集现象明显。这类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部隐痛,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糜烂。治疗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并定期进行肠镜监测癌变风险。

4、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导致益生菌减少,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可诱发炎症。患者常见腹胀、排气增多,粪便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需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培养有益菌群。

5、血管病变

结肠缺血性病变多见于动脉硬化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后出现血便为特征。肠系膜血管造影可确诊,急性期需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坏死肠段需手术切除。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脂。

重度慢性结肠炎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黏膜损伤。适当补充谷氨酰胺粉剂有助于修复肠道屏障,但须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程度,出现持续发热或便血加重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对调节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