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急性活动期病变是什么意思

2025-07-15 13:22:06

胃炎急性活动期病变是指胃黏膜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充血水肿或糜烂出血的病理状态,属于胃炎的急性加重阶段。

1、病理特征

胃炎急性活动期病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伴随表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胃镜下可见黏膜发红、糜烂或点状出血,严重时形成浅表溃疡。这种病变通常由感染、药物刺激或应激因素诱发,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或黑便等症状。

2、诱发因素

常见诱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大量饮酒。严重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也可能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部分患者与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污染变质食物有关,胃酸分泌异常会加重黏膜损伤。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突发上腹部灼痛或胀痛,进食后加重,可能伴有反酸嗳气。部分患者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排柏油样便,提示胃黏膜出血。严重者可伴随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胃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能直接观察黏膜损伤程度和范围。

4、治疗原则

需立即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轻症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进行治疗。出血患者需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

5、预后管理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1-2周后黏膜病变可修复。恢复期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热过冷食物,规律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建议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慢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胃镜复查,警惕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

胃炎急性活动期患者应严格禁食辛辣刺激、油炸及过酸食物,选择小米粥、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煎炸。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腐等,帮助黏膜修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复发。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便血,须立即就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