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导管癌是什么

2025-08-02 20:33:04

乳腺癌的导管癌是指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乳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可分为非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

1、非浸润性导管癌

非浸润性导管癌又称导管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属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触及乳房无痛性肿块或出现乳头溢液,部分病例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出微小钙化灶。治疗以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为主,药物可选枸橼酸他莫昔芬片、阿那曲唑片等内分泌治疗药物,术后需定期复查乳腺超声和钼靶。

2、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常见的亚型,癌细胞已突破导管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典型表现为乳房质地坚硬的固定肿块,可能伴随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内陷。确诊需通过空心针穿刺活检,治疗根据分期选择乳腺癌改良术、紫杉醇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注射液化疗、曲妥珠单抗注射液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

3、分子分型特征

导管癌需进行ER、PR、HER-2及Ki-67检测明确分子分型。Luminal A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HER-2过表达型需联合靶向治疗,三阴性型以化疗为主。不同分型预后差异显著,Luminal型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三阴性型易早期复发转移。

4、影像学表现

乳腺X线摄影中导管癌常表现为簇状微小钙化或星芒状肿块,超声可见低回声结节伴后方声影衰减。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快速强化和平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多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检查。

5、病理诊断要点

病理检查需明确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及切缘状态。典型导管癌可见癌细胞排列呈实性、筛状或乳头状结构,高级别肿瘤伴有核多形性和高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ER、PR表达水平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导管癌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控制高脂肪食物。规律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预防淋巴水肿,避免患侧肢体测量血压或抽血。每月完成乳房自检,术后5年内每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出现骨痛、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转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