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肝癌通常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再生,增加基因突变概率。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通过诱导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终发展为肝癌。部分患者伴随蜘蛛痣、肝掌等体征。临床常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需配合超声检查随访。
3、长期酗酒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肝毒性,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诱发肝癌。患者常见腹胀、肝酶升高等表现。治疗核心是严格戒酒,辅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必要时需营养支持治疗。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脂肪肝在疾病进展期可能恶变为肝癌,尤其合并糖尿病时风险显著增加。典型症状包括肝区隐痛、血脂异常。建议控制体重并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奥利司他胶囊等代谢调节药物,配合低脂饮食和运动。
5、黄曲霉毒素暴露
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霉变谷物是肝癌的重要环境诱因,该毒素会直接损伤肝细胞DNA。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损伤或隐匿性发病。预防需严格筛查食品原料,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联合使用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
预防肝癌需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尤其针对高危人群。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霉变食物,控制酒精摄入。已确诊肝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肥胖人群需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代谢指标。出现持续肝区疼痛、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至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