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痛风和急性痛风有什么区别

2025-10-26 17:38:50

慢性痛风与急性痛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作频率、症状表现及病理特征。慢性痛风以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症、痛风石形成为特征,急性痛风则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关节疼痛伴红肿热痛。

急性痛风通常首次发作于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皮肤发红发热明显,可能伴随低热或乏力。发作诱因常与高嘌呤饮食、饮酒、受凉或外伤有关,血尿酸水平往往显著升高。关节液检查可见针状尿酸钠结晶,X线早期多无骨质破坏。急性期治疗以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泼尼松片等抗炎镇痛为主,需严格卧床休息并冰敷患处。

慢性痛风病程超过3年且每年发作3次以上,关节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虽较急性期减轻但范围扩大。特征性表现为耳轮、手足等部位出现乳白色痛风石,关节X线可见穿凿样骨质缺损。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结石等并发症。治疗需联合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痛风石体积过大时需行手术切除。

无论急性或慢性痛风患者均应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急性发作期应避免热敷和按摩关节,慢性期需定期监测肾功能与尿酸水平。建议痛风患者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因素,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