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胃肠道疾病患者要多留意,出现5种异常,及时就医

三伏天气温高,不少人开始放飞自我地享受美食。但你知道吗?温度每升高1℃,急诊室的肠胃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多。那些藏在美味背后的健康隐患,正在悄悄威胁着我们的消化系统。
一、5种必须警惕的危险信号
1、持续48小时以上的腹泻
普通吃坏肚子通常1-2天就能缓解,如果出现水样便超过两天,特别是伴随乏力、口干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出现脱水。儿童和老人更要当心电解质紊乱风险。
2、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渣样物质
这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征兆。胃酸作用下,血液会变成暗褐色颗粒状物质。如果同时还解黑色柏油样大便,说明出血量已经达到50ml以上。
3、剧烈腹痛定位明确
阑尾炎的典型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痛,胆囊炎多在右上腹,胰腺炎则呈现腰带样疼痛。记住一个原则:能明确指出“就这里特别疼”的情况往往更危险。
4、高烧超过38.5℃
普通肠胃炎很少引发高热,持续高烧往往提示细菌感染,比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这类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拖延会导致感染扩散。
5、意识模糊或尿量明显减少
这是严重脱水的表现,说明身体已经失去超过体重5%的水分。特别是老年人对缺水不敏感,等出现头晕、嗜睡时往往已经相当严重。
二、特殊人群要加倍小心
1、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状态会延缓胃排空,容易出现恶心呕吐。更危险的是,他们痛觉不敏感,可能发生“无痛性心梗”却被误认为胃病。
2、服用抗凝药物者
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果出现呕血、黑便,要立即检查凝血功能。
3、免疫力低下人群
肿瘤患者、HIV感染者等,普通肠胃炎可能迅速发展为败血症。这类人群出现腹泻建议尽早做血常规检查。
三、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食物储存要科学
熟食在室温下放置不要超过2小时,冰箱冷藏室温度要保持在4℃以下。切生熟食的砧板必须分开,定期用沸水烫洗。
2、外出就餐看细节
观察餐馆的卫生等级公示,优先选择“A级”或“笑脸”单位。凉菜间应该有独立空调,工作人员戴手套操作。
3、及时补充电解质
可以自制补液盐:500ml温水+1.75g食盐+10g白糖。少量多次饮用,既能预防脱水,又不会加重腹泻。
4、合理使用药物
不要一腹泻就吃抗生素,这可能杀死肠道益生菌。止泻药也要慎用,某些感染性腹泻强行止泻反而有害。
天气变暖本是件开心事,但千万别让口腹之欲毁了健康。记住这些预警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如果出现文中提到的危险情况,别犹豫,立即去医院才是明智之举。毕竟肠胃健康了,才能更好地享受美食和阳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