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医药产业十图回顾

而同期K药卖了126.09亿美元、O药卖了55.35亿美元,如按今天的汇率计算,O、K药前三季度销售高达1156亿元,国产的4款仅占其7%,后期上市的几个国产PD-1因没能赶上今年的医保谈判,其销量也难有太大突破,商业化是Biotech(研发型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
3、由lisence in 到lisence out
lisence in(许可引进)可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减少固定投入,通过资金实现研发的弯道超车,并造就了再鼎等知名上市公司。但如上文所述,今年lisence in占比过大药企的IPO多已被否,而lisence out(对外许可)取而代之大为火爆,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如百济神州授权给诺华的ociperlimab,总交易额高达29亿美元,成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lisence out交易额的最高纪录,lisence out标志着我国科学家的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是企业医药创新能力的体现。
4、政策激励
自2015年8月44号文(《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以来,国家药监局大力消除积压、提高审评审批速度,掀起了鼓励医药创新的大好局面,以化药上市申请为例,平均时长已由2015年的986天下降到2021年的132天,缩短了7.5倍,从源头上实现了对创新的鼓励。
三、CXO:离下游越远越安全
在医保控费背景下,有多家生产的老药要受带量采购或重点监控政策的影响,独家的新药也要面对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而CXO(CRO、C(D)MO)不但不受控费影响,而且还成为创新内卷出逃资金的避风港,所以今年CXO企业颇受资本追逐。
同时,CXO还受益于全球医药链东移和中国工程师的红利,创新药要面对获批产品商业化的问题,而CXO不需要,只要新药研发立项越多,其订单就越多,纵观今年前三季度,除疫苗外, CXO是所有医药子行业中营收和利润增速最快的,近期CXO板块也进入了盘整期。
四、中药:曙光乍现
1、“辅助用药”阴影
近日,部分中药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或因药材涨价、或因补跌、或因成为了创新内卷资金出逃的避风港,但中药产业经营状况并无多大改观,尽管院外销售及带有消费属性的名贵品牌中药传奇频现,但毕竟中成药的销售70%在医院,多年来的“辅助用药”阴影对临床处方中药的影响尚存。
去年国家保局发布的1号文《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和今年11月15号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都将含濒危药材、起滋补保健作用的药品排除在外,尽管没有直指中药,但届时难免有中药躺枪。
如上述“CXO”图所示,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速,中药仅为12%,在11个细分领域中垫底,也比全行业平均增速21%少了将近一半。
规模以上中成药企业的营收占全国医药工业总营收的比重在2014年达到峰值25%,此后一路下滑,到2020年占比已下降到了16%,六年下降了9%,而辅助用药概念正是从2015年开始才蔓延开来。
中药上市公司的市值占医药板块总市值的比重变化更大,已由2012年的38%下滑到2020年的12%,2021年略有回升,占比提升到15%,也就是前述所说近期部分中药股大涨所致,而非产业复苏。
2、转型西药
中药企业的窘境迫使其不得不另寻他路,前几年大多向大健康、日化等相关领域拓展,而近几年则直接进军西药研发,如步长、天士力、中恒、片仔癀等知名中药企业将研发资金多投向了西药的研发。
3、批文创纪录
近年,西药批文大幅增多,而中药新药批文几乎枯竭,少到每年只有一两个中药获批,而今年已批了11个,比前4年的总和还多,令中药产业备受鼓舞,当然拿到批文还仅是实现中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产品如何进医院、进了医院后如何产生销量等问题尚在,除辅助用药阴影外,西医不能开中药影响也很大。
就在前几天,新任国家药监局副局长、中药专家赵军宁博士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开会,共同推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中药新药加速获批有了希望。
2021年,医疗防护用品回归正常、疫苗大卖,配方颗粒放开、传统饮片还在整顿、化学原料药高质量发展、连锁药店并购正盛、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加速、医用耗材集采即将铺开。
在医药产业已被资本和创新深度影响的当下,企业家也要不断丰富有关资本和医药新赛道的知识,因为创新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