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

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与慕尼黑再保险
24
日联合发布的报告《商业医保风口来临,险企须建设六大能力》指出,在中产阶层与富裕人群积极寻求公共医保替代方案的驱动下,到
2020
年,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将增长近四倍,从
2015
年的
2410
亿元人民币增至
1.1
万亿元人民币。报告认为,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以及政府对私立医疗服务机构的鼓励与支持是这一增长背后的动力。
报告预测,报销型医疗保险预计将成为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与许多中国消费者目前所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相比,此类保险产品的保费较高(尤其高端产品),但灵活性也相对更强。重大疾病保险的投保人被诊断为事先约定的可涵盖疾病时,将会获得一笔一次性的补偿款;报销型医疗保险则能在投保人患病并需要多次就医问诊时,为其提供持续的医护费用的报销。报告作者之一、
BCG
北京办公室合伙人罗英表示:
“
中国市场为报销型商业医保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条件。由于费用较高,此类产品尚未普及,但很多人都对之有强烈兴趣。因此,我们预期相关领域内的新产品将在未来几年里不断涌现。
”
中国消费者调查揭示,险企正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最有可能购买报销型医疗保险的潜在客户群为
35
至
55
岁、已婚已育,且家庭年收入超过
20
万元人民币的消费者。到
2020
年,中国各地的此类人群预计将突破
4000
万;他们中最富裕的人群每年愿意支付
30000
元至
60000
元人民币为一家三口购买报销型商业医保。
报告预期,报销型商业医保的盈利性将会不断提升,部分归功于支持商业医保和私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利好政策,比如购买商业医保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等等。在需求增长与政策鼓励的推动下,中国私立医院总数已翻了两番,从
2005
年的
3200
家增至目前的
12500
家。
报告预测,到
2020
年,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增至
4000
亿元人民币,在整体规模高达
1.1
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商业医保市场中占据
36%
的比例。其余
64%
则为寿险企业主导的重大疾病保险;这一市场品类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