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药监局点赞!2018年我国批准48个全新药品上市

除了9个自主创新药,国家药监局首次批准的国产新药还有罗沙司他,这是一个“First-in-class”药物。截至目前,该产品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均已经达到治疗终点,有望在2019年获得FDA和EMA批准上市。笔者认为,国家药监局在FDA和EMA之前批准“First-in-class”创新药上市是史无前例的,一旦迈出这历史性的一步,以后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创新药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药品市场,是制药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笔者认为,随着药品带量采购的推进,未来几年里,仿制药将不再是我国医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企业想做大做强,必须要积极创新。
根据欧盟制药工业协会报告的数据,2011~2016年上市的新药,64.7%的销售额来自美国。因此,中国制药企业不但要积极创新,还要积极走出去。尽管进入21世纪以后,FDA对“Me-Too”类药物的审评尺度有所收紧,但部分高质量的国产“Me-Too”类创新药,也有望突破国界,从“中国新”走向“世界新”。
(文中数据为作者根据官方披露内容整理)
编后
2018年48个全新药物获批上市,很多适应证药物的可及性将得到极大提高。但可及性的提高只是实现从“无药可用”到“有药可用”的形势转变,要真正惠及广大患者,还需要实现从“有药可用”到“有药且用得起”的转变。
截至目前,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疗消费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虽然很多人认为我国的辅助用药和仿制药销售额占比太高,通过“腾笼换鸟”,可以让医保资源覆盖具有巨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但是在众多的高价药物面前,能腾出的“鸟笼”还是很小,因此,解决用药难、用药贵问题,还需要医疗保险阵营的加入。近两年,国家已经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通过价格谈判,将许多新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48个新获入场券的药物,能否以类似的方式被纳入医保,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