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老人若每天晚上吃稀饭,不出半年,身体或有这3大变化

晚上喝稀饭是很多老人的习惯,一碗热腾腾的白粥配上小菜,既暖胃又省事。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养生的习惯,长期坚持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最近就有研究发现,连续半年每晚喝稀饭的老人,身体会出现3个明显变化。
一、消化系统悄悄变"懒"
1、胃动力逐渐减弱
长期食用过于软烂的食物,胃部肌肉得不到足够锻炼。就像长期不运动的人会萎缩一样,胃的蠕动功能也会慢慢退化。有些老人发现,喝了一段时间稀饭后,吃稍硬的食物就容易胀气。
2、消化酶分泌减少
咀嚼过程会刺激消化液分泌,而稀饭几乎不需要咀嚼。久而久之,胰腺和肠道分泌的消化酶会相应减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喝稀饭反而容易反酸的原因。
二、血糖像坐过山车
1、餐后血糖飙升快
白米熬煮得越烂,淀粉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直逼白糖。晚上活动量小,这些糖分更容易转化成脂肪囤积。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糖尿病老人血糖控制不好,与晚上喝白粥的习惯有关。
2、半夜容易饿醒
稀饭消化吸收太快,往往半夜就会饿醒。这时再吃零食,形成恶性循环。有位血糖偏高的阿姨改掉晚上喝粥习惯后,不仅血糖稳定了,体重还轻了5斤。
三、营养缺口越喝越大
1、蛋白质严重不足
一碗稀饭的蛋白质含量不到2克,远低于身体需求。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很多老人越喝粥越乏力,与蛋白质摄入不足密切相关。
2、维生素B族缺乏
精白米在熬煮过程中,本就不多的B族维生素进一步流失。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出现口角炎、失眠等问题。有位坚持喝粥的老人,后来连筷子都拿不稳,检查发现是维生素B1严重缺乏。
并不是说老人不能喝稀饭,关键是要科学搭配。比如用杂粮代替白米,加入瘦肉末或鸡蛋,搭配凉拌绿叶菜。也可以把喝粥时间调整到中午,晚上吃些好消化的固体食物。记住,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天天吃、顿顿吃,营养均衡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