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9-0299526次播放

视频内容:

凝血酶原时间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主要反映的还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7因子的功能。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依然应该是先做凝血酶原时间的纠正实验。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凝血四项里检测的指标,主要是和凝血酶原时间在一起。凝血酶原时间反映的是时间延长,表现的是出血的问题。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再进一步检测凝血酶原的相关指标,这个指标偏高,还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的功能的减弱。

凝血四项里边除了凝血酶原时间,还有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定量和凝血酶时间的检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象正常值是多大
血象指的就是血常规。血常规里面最主要的三项测量结果就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血常规的检测结果有不同的参考上限和下限。按照中国标准,白细胞的参考范围一般是(4~10)×109/L。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对于成年男性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g~150g/L。血小板计数的范围是(100~300)×109/L。血常规偏离了这些参考值所规定的上限和下限,建议患者朋友到血液科室就诊,根据血常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检查结果偏离于正常范围。常见的一些感染可以引起白细胞的升高;一些造血原料的缺乏,比如缺铁、缺叶酸或者维生素B12,可以引起一些贫血性的疾病;一些感染也能引起血小板计数的轻度降低。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1483次收听

血小板高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两大类,一个就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升高;另一个就是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的升高。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还是骨髓增殖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的升高,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这些骨髓增殖性肿瘤,常可见血小板很明显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升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常继发,血小板很明显的升高。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包括一些慢性的炎症,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一些其他系统的肿瘤,也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升高,但多数都是轻度的升高。血小板升高有什么危害,血小板过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一些血栓栓塞性的疾病。但是往往这时候血小板计数都是大于600×109/L,特别是血小板大于1000×109/L以后,血小板的过高引起血栓的情况就更多见。
语音时长 00:55

2021-12-30

73700次收听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什么意思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语音时长 02:17

2021-12-30

57563次收听

留置针回血一夜有没有事
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讲,为了避免反复的针扎,造成血管损伤和痛苦,目前临床上会用留置针。如果更长期的输液,可能会用一些PRCC或者其他长期输液的手段,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等。留置针一般可以留置3天,在留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一般在不用留置针的时候,会用肝素液去冲管,让肝素留在留置针内,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留置针封管不严,或者其他的引起原因,有可能会造成留置针的回血。一般留置针回血,因为有肝素的存在,它是一种不凝血,一般不会造成局部的血栓,也不会影响到留置针的使用。经过冲洗,再次封管以后,一般可以正常使用,到72小时以后再更换留置针即可。但是对于部分病人,比如有高度的血栓形成风险,或者是有其他的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保险起见在有留置针回血以后可以更换留置针。另外,在留置针留置期间,特别是不输液的时候,自身要加强保护。第一避免用手按摩局部的一些血管,特别是留置针扎的血管。留置针应用期间,洗澡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留置针的部位避免造成感染。另外,留置针留置的地方,避免造成二次损伤,从而保护好留置针。
语音时长 01:56

2021-11-05

79018次收听

02:46
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提示可能存在上呼吸道或者上消化道的感染,因为免疫球蛋白A主要存在于黏膜细胞中,所以在呼吸道、消化道、鼻腔、口腔的分泌物当中也有免疫球蛋白A,对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具有很好的免疫防卫作用。当出现支气管炎、急性疱疹性咽颊炎时,免疫球蛋白A会升高。另外一些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偏高。第二,见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等。第三,各种原因造成肝脏功能损伤时,也会有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情况发生。如酒精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免疫球蛋白会有代偿性升高的情况。第四,一些皮肤病患者例如急性湿疹、急性荨麻疹、皮肤过敏反应时,也可能会出现免疫球蛋白A偏高。第五,部分恶性肿瘤性疾病造成免疫球蛋白A明显升高,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A、M、D和E五种亚型,临床上主要测定前三种。在上述病理理情况下,人的正常组织发生了改变后具有了抗原性,机体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免疫球蛋白敏感性可以,但是特异性比较差,仅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而不能说明具体患什么疾病。存在免疫球蛋白A明显偏高的情况下,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明确诊断后积极进行治疗。
02:53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是什么意思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03:28
血脂稠有哪些症状
血脂稠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如果进行血脂四项检查,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以说是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这些情况都是血脂稠,血脂稠可能出现的症状主要有:一、血脂稠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会影响全身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所以血脂稠的人容易在劳累后头晕,头疼,平时容易疲乏无力,不爱动,喜欢躺着,老年人也会出现耳鸣、眼花、健忘、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二、血脂稠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血栓,因为血液流动缓慢,加上高血脂损伤血管内皮,可能会造成血栓脱落的情况,这一类人群患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门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的概率大大会增加。当发生重要器官的血栓性疾病时,症状往往很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三、有皮肤的改变,脂肪沉积在皮肤下和眼睛周围,导致局部皮肤有黄色斑块脂肪粒,角膜周边有颜色改变。四、血脂稠的情况下还可能会以引起急性胰腺炎,是因为乳糜微粒栓子阻塞胰腺毛细血管,造成了胰腺细胞局限性坏死。血脂稠的人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尽量选择吃一些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木耳、白菜、洋葱、香蕉、苹果等,可以抗血栓,降血脂。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降低体重,对于肥胖造成的血脂黏稠有很大帮助。
01:42
平均血小板体积低是什么原因
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并不针对临床某一种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可以看到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慢性髓性白血病病人,也可以见到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但是这些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并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治疗时也以治疗原发基础的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并不针对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给予处理。在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考虑血小板体积的变化是否有问题。发现血小板平均体积有变化,建议拿着原始化验单到医院血液科就诊,听从专科大夫的相关建议。
02:53
白细胞低容易得什么病
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10^9/个,低于4×10^9/个以下的时候就是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一般会存在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和淋巴细胞的减少。实际上我们比较常见的应该还是粒细胞的减少,因为淋巴细胞的减少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多数是自限性的,一般几周就能够好转。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一个慢性的病程,病人会有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比如说乏力、体力减退这样的一个表现。当粒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病人的免疫功能会非常的差,特别容易合并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0.2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0.2,说明做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比正常值低于0.2。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稍微有点偏低,只要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出现偏高现象,说明有过敏或者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引起。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发病史,综合分析诊断,确诊后及时对症治疗。如果是嗜酸性粒细胞稍微有点偏低,需要咨询询问疾病史,比如某些人如果有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患有伤寒和副伤寒,以及刚刚做完大手术,或者发生过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也会引起血液系统应急性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0

75662次收听

血稠怎么办
血稠的处理方法是多食果蔬多饮水、坚持锻炼定期体检、药物治疗、多喝水、酵素等,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血稠的情况,所以发现有血稠可以先到医院查清楚原因,然后再做好处理工作。
献血的好处和坏处
献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体血粘度,防治高粘血症的出现,让人长期保持头脑清醒,另外也能够有效的降低癌症的出现几率,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但是经常献血,它也会使得血管出现有不可修复的破损,在外力挤压下很可能会出现有血管破裂。另外献血之后,由于血养供应不足,也经常会使得人们出现头晕。
球蛋白偏高如何治疗
身体当中的免疫功能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导致身体当中的球蛋白偏高,比如肝炎疾病或是胆囊炎疾病。当发现身体当中炎症异样的情况时,患者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对发病的情况进行把握,严重的患者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缓解。
嗜酸性粒细胞高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可能与过敏、湿疹、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是什么意思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不能直接算出来的,通过间接计算可以算出来,这个值偏低一般是患者身体存在贫血,正常参数值范围不能低于82但不能超过100,平均红细胞体积不论是降低还是升高,都是身体存在贫血疾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