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血常规指标看哪些
发布时间:2018-02-0868631次播放
视频内容:
诊断白血病看血常规化验的时候,第一、看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的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第二、查看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是否正常。一般情况下,血液门诊验血时会涂一张血片,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异常的白血病细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白血病早期能不能治好

白血病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但是能否治好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具体分析。白血病是否能治好,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取决于白血病的类型。比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早期也就是慢性期的时候,通过络氨酸基酶抑制剂,绝大部分病人,90%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功能性的治愈,也就是这些病人血常规可以恢复正常,基因水平可以长期控制的非常好。仅需要口服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就可以长期的无病存活。而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性白血病,如果发现的早,在早期进行治疗,治疗难度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是预后不利的病理分型,治疗效果实际上受病理分型的影响更大。所以如何判断病人预后情况,要在血液科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综合病人诊断时的身体情况、白血病具体的分型和采取的治疗方案综合式确定。

白血病多久流一次鼻血
白血病流鼻血没有明确的时间间隔。白血病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流鼻血就是一种特殊部位的皮肤黏膜出血,和体内血小板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成正相关性。血小板降到20×10^9/L以下就容易引起自发性的出血倾向。鼻子这块黏膜又比较菲薄脆弱,在一些轻微的磕碰或者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出血是很常见的情况。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流鼻血和白血病之间是跟血小板关联,而不是多长时间的关联。在白血病治疗之前,有的病人因为出现血小板减少、鼻腔黏膜出血来医院看病得到确诊,在白血病确诊以后,需要接受定期的化疗甚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诱发鼻腔的出血,及时给予升血小板药物或者输注血小板,可以预防或者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白血病血常规诊断标准
白血病验血能查出来吗
白血病会全身疼吗

白血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白血病出院后要注意饮食清淡、服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坚持体育锻炼。白血病患者出院以后,首先要注意饮食清淡;其次服一些养阴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这样可以减少复发;然后平时可以采用气功、太极、八段锦、六字诀的锻炼方法,坚持运动,提高体质,减少疾病的复发。此外,白血病化疗患者出院以后身体会比较虚弱,中医认为化疗可以导致脾肾功能的衰弱,所以应该服用一些健脾益肾的中药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抵抗力,有助于身体更快康复。

白血病的症状
白血病的症状有反复发热,贫血,出血,骨头、骨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一、反复发热。通常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二、贫血。一般出现在早期并伴有疲乏、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等症状。三、出血。如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等,有些女性月经量过多也应引起重视。四、骨头、骨关节痛。如果持续出现骨关节痛可能是白血病前兆,要引起重视,尽早检查。五、淋巴结肿大。触摸患者颈部、颌下、肘部、腋下以及腹股沟处有淋巴结,触感柔软或稍硬,光滑无粘连,无压痛感。

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细菌感染、发热、炎症、外伤、出血、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变态反应、病毒、疟疾、黑热病、支原体感染、原发性白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药物等都会导致白细胞高。白细胞是血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免疫的作用。白细胞一般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值有正常的范围,超出范围一般提示有疾病发生。白细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感染、白血病、外伤、移植等;二、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增多;三、病毒感染、结核、黑热病、疟疾等可导致单核细胞或者淋巴细胞增多;四、寄生虫的感染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五、致敏反应、变态反应导致的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
得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还能活多久

血友病和白血病的区别是什么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是恶性肿瘤性疾病,而血友病是出凝血的遗传性疾病。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跟白血病有本质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