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吗

发布时间:2018-09-2859667次播放

视频内容:

肝硬化理论上包含在肝纤维化之内,人们平时常所说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与医学中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情况不完全一致。

人们平时说的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受损以后出现的纤维修复,是相对比较轻的状态,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展到一定程度,修复的纤维组织过多,进而干扰了肝脏正常的合成代谢功能。肝硬化事实上是肝纤维化的晚期进展状态,平时日常生活中一般认为肝纤维化是肝脏损伤修复的早期,肝硬化是修复晚期,但实际上肝硬化包含在肝纤维化里,是肝纤维化进展相对比较终末的状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肝硬化如何预防
肝硬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类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治愈难度也相当大。因此,肝硬化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了解一些肝硬化常见的预防方法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计划,保持身体健康。肝硬化晚期要如何预防:第一静养:肝硬化的疗养首先要静养,肝为人体代谢和合成蛋白的常见枢纽
原发性肝硬化传染么
原发性肝硬化是众多肝硬化疾病类型中的一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那我们对于原发性肝硬化有多少了解呢,那么,原发性肝硬化传染么?这是很多患有原发性肝硬化患者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肝硬化疾病会遗传吗
肝硬化疾病会遗传吗?肝硬化会传染吗?有的家庭家长是肝硬化患者,那么以后孩子会是肝硬化患者吗?毕竟这关乎到下一代的健康问题,因此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想要知道肝硬化遗传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患有肝硬化的原因治疗专家指出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以
轻度肝硬化吃什么好
肝硬化是现在比较的常见的疾病了,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家属来说,一定要了解肝硬化患者的食谱安排,因为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应该和正常人有所区别,有很多食物都是肝硬化患者不能食用的,那么轻度肝硬化吃什么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02:49
肝硬化切脾好吗
脾切除一定选择好适应症和治疗时机。脾脏具有造血功能和免疫监视的功能。脾功能亢进导致的切脾,主要的目标是为了纠正患者血小板水平的降低。血小板水平过低,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但是如果对患者进行脾切除,可能患者就会出现血小板水平提升。临床中有患者在术后没有规律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最终出现血栓。脾切除短时间内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形成,长期并发症是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发生风险增加。所以脾切除一定要非常慎重。
肝硬化会不会导致甲胎蛋白长期升高
甲胎蛋白实际上是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给肝病患者做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水平升高,代表的含义有几个方面:第一,代表了肝脏内有一些新生的细胞或者是体内有一些新生的细胞。比如在孕妇中会发现甲胎蛋白水平升高,这往往是由于胎儿所产生的甲胎蛋白。第二,对于出现急性肝功能剧烈损伤的患者,甲胎蛋白升高往往预示着患者出现了很明显的肝细胞再生,这往往是非常好的兆头,说明将来疾病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三,对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甲胎蛋白升高如果在低水平的阳性,比如通常在临床上是8ng/ml左右,如果是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的患者,也可以有长期的慢性轻微升高,比如在8、9的水平,这种情况下会建议患者密切观察肝脏的一些影像学指标。但是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大于200ng,同时还会出现进行性升高时,一定要尽早建议患者做影像学检查,来发现是否有肝脏肿瘤的发生。所以肝硬化可以合并甲胎蛋白升高,但是这个水平和上升的幅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对于肿瘤观察的指标。
语音时长 01:37

2020-10-30

49381次收听

嗜酒能否导致肝硬化
实际上,饮酒和嗜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像一般饮酒所导致的肝脏损伤,它的标准是男性人群每天饮用的酒精含量是40克,女性是20克,饮用的时间超过5年,这是指的慢性的酒精性肝损伤,而像这种也可以因为一次急性的大量饮酒,导致急性的酒精性肝损伤。通常情况下40克和20克的标准对应着酒精含量就是高度白酒二两,啤酒两瓶的水平。如果超过这样的标准,实际上就叫做嗜酒。饮用的频率平均算下来每天超过40克,这个就是嗜酒。还有一些更加严重的嗜酒人群,除了每天饮酒还有一些叫睁眼就喝,这种也是嗜酒人群的一个典型表现。如果饮酒的量超过了40克酒精的标准就是嗜酒,这种嗜酒将来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或者是将来出现肿瘤的风险会明显提升。如果少量的饮酒,低于这个标准,短于这个时间,比如短时间喝一些少量的红酒,补充一些多酚,可能对心脏会有好的保护作用。但是总体上,对于肝病科的医生,建议所有人还是尽量避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只要饮用了含有酒精的饮料,现目前临床的实验证明,都可以导致肝脏的损伤,而且酒精造成的损伤不仅仅是肝脏,还包括心脏、脑等这些器官,也可以出现功能的一些障碍。所以饮酒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多好处的事情,建议还是尽量避免饮酒。
语音时长 02:24

2020-10-30

53477次收听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脾肿大
在肝硬化中,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以及腹水是门脉高压症的3大临床表现,而脾肿大主要是由于门静脉压增高后脾脏慢性淤血、脾索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患者一般表现为脾脏的轻度、中度肿大,部分可平脐或达到脐下。
02:25
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肥胖、酒精摄入,以及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遗传代谢疾病。肝硬化可以由很多种原因所导致,由病毒性肝炎所导致的居多,到目前阶段,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所导致的肝硬化,在我国仍然占到非常高的比例。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或者由于酒精摄入所导致的慢性肝病的肝硬化,比例也在逐年升高。另外,因为诊断手段和水平提高以后,对于一些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的肝硬化的认识也有所提高,所以现在也发现了更多由于这些原因所导致的肝硬化。
原发性肝硬化能治愈吗
肝硬化是多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肝脏内基本结构单位是肝小叶,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组成。肝小叶中央是中央静脉,肝细胞板呈放射状围绕中央静脉排列,正常肝内的结缔组织仅占肝脏体积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肝小叶之间。肝硬化患者,肝小叶结构被结缔组织完全破坏,广泛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形成假小叶。假小叶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一般来讲,肝硬化不可逆转。肝硬化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与对症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同时还要预防肝硬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肝硬化患者要定期复查腹部彩超、AFP等,警惕肝癌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20

2020-02-10

55242次收听

怎样预防肝硬化
预防肝硬化要注意饮食调理,不要暴饮暴食,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和含适量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不要吃粗糙的,坚硬的食物,不要吃带刺的鱼骨头鱼等,不要喝酒,不要喝茶水等,少吃刺激性食物。肝硬化还需要对治疗病毒性感染者,使用抗病毒治疗,酒精肝需要戒酒,药物性的肝硬化,需要停止服用药物,脱离理化环境和生物生态环境,例如辐射的环境,重金属的等环境。还要生活作息规律,提高免疫力,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患者可以多吃百合,大蒜,胡萝卜,西红柿,蘑菇,木耳,空心菜,海藻等。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包括病毒,酒精,寄生虫,药物等)感染肝脏,形成慢性的,进行性的,弥漫性的肝脏病变。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有效的防止肝硬化。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30

58920次收听

02:29
肝硬化并发症
肝硬化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肝癌、肝肾综合征等。一、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引起食道胃底静脉的曲张,一般建议患者早期做胃镜的检测,如果食道静脉曲张,可口服普萘洛尔或卡维地洛,起到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作用。二、腹水,主要是补充血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推荐使用螺内酯和呋塞米按比例利尿。三、肝性脑病,给予降氨治疗即可,临床最常用的是乳果糖的灌肠和口服,还有门冬氨酸、鸟氨酸等类药物。
01:19
肝硬化要注意什么
第一,忌吃某些鱼: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而且吃鱼又往往是引起出血的原因之一。第二,忌食过多的蛋白质:肝硬化病人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而且还可以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第三,忌酒和烟。第四,忌食糖过多。第五,忌食辛辣食物。第六,忌食盐过量。第七,忌吃过硬食物。第八,忌滥服药物。由于肝硬化时肝功能降低,药物在肝内的解毒过程大大减慢,药物可在体内蓄积,特别是麻醉药和镇静药不仅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而且会诱发肝昏迷。
肝硬化有哪些早期症状
肝硬化它和慢性肝炎它不是一个截然分开的过程,它是一个逐渐延续的过程,所以肝硬化的早期,它表现就是慢性肝炎的这些表现,通常会有一些疲劳,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比如说肝掌、蜘蛛痣,就是在体征上能够看到自己的双手的大鱼际、小鱼际发红或者是面色晦暗,其它的症状,容易食欲下降,比较容易困,体力觉得不如平时的精力好,它缺乏特异性。但是慢性肝炎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在肝硬化和慢性肝炎之间其实只是在病理上能够做一些鉴别,当病理上有一些叫做假小叶形成的时候叫做肝硬化。在临床上肝硬化的早期和慢性乙肝是很难截然分开,所以症状也是比较相似。
语音时长 01:09

2019-09-04

56639次收听

01:46
肝硬化很严重吗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晚期引起来的,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早期肝硬化积极治疗,预后比较好;中晚期肝硬化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肾综合征、感染、腹水等,任何一种并发症都有可能威胁生命。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