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病

发布时间:2018-12-1955641次播放

视频内容:

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为“消渴病”,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主要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其次还包括体重减轻,也就是常说的“三多一少”。

一、上消在肺,病人主要表现为口渴。患者喝水较多,是正常人好几倍,甚至有些病人1分钟不饮水就渴的难受,饮水后仍然觉得口渴。中医认为是肺热、肺燥引起上消;

二、中消在胃,主要表现为病人老饿。中医认为胃热、肺里有火时,会出现“消谷善饥”,即特别容易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出现老饿情况,属于胃火、胃热较重。胃在中医里属于中焦器官,叫中消;

三、下消主要表现为小便频、尿量也比较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05
月经前10天水肿正常吗
在月经前10天,患者身体中的激素出现调节,可能会出现水肿,是正常的;若患者患有糖尿病,也可能会导致水肿的情况出现,则不正常。具体内容如下:1.正常:在月经前10天,身体中的各激素出现调节,身体中的雌激素、孕激素逐渐出现升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水钠潴留,使身体出现水肿,是正常现象。2.不正常:当患者患有糖尿病,处于血糖高的情况,患者的血管通透性会出现增强,可能会造成组织间的水分出现增多,在月经前10天出现水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格列美脲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来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清淡饮食,进行适当运动。若出现身体不适,应早日前往医院,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怎么治疗
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考虑是糖耐量受损状态,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养生保健,尽量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到7.8mmol/L以内。第一,饮食方面调整,建议选择一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升糖指数>70的尽量不吃,主食类如油条、白米饭、面条、疙瘩汤、各种粥类等;蔬菜水果类如南瓜、胡萝卜、荔枝、龙眼、香蕉等;尽量不要吃含糖的各种点心、零食,不要吃巧克力、糖果、果脯等。对于高血糖的人群,比较安全的水果主要有:圣女果、黄瓜、柚子、猕猴桃。另外可以多吃一些粗粮食物,精米白面尽量少吃,五谷杂粮热量低,升糖指数低,而且会有饱腹感,对于高血糖病人是很合适的。第二,体重管理很关键,很多2型糖尿病人群都是因为长期的不合理饮食、长期不运动造成的,所以“管好嘴、迈开腿”,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至少一小时,在不断地运动锻炼中,降低体重,同时能够降低血糖、血脂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第三,摒弃不良嗜好,吸烟、喝酒都有人体血糖代谢是有影响的,所以尽量不吸烟、少喝酒,有利于血糖水平的调节。第四,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要早睡早起,不要经常熬夜,不能长时间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血糖代谢。
语音时长 02:25

2021-12-30

84501次收听

03:19
手指脚趾发麻是怎么回事
手指、脚趾发麻,要注意是否和末梢循环不畅有关。首先需核实导致发麻症状的诱因,近期是否有剧烈的运动或者是不适当的损伤。所谓末梢循环不畅,大多数是患者有基础疾病。比如老年的糖尿病患者,易造成末梢的循环障碍,需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尤其要控制血糖,尽可能保持末梢的充分血液循环,可用活血化瘀类药物,配合局部的按摩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另外,手指、脚趾的发麻和神经末梢的本身病变有关,和遗传基础疾病相关,可到医院神经科就诊,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除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辅酶Q10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辅酶Q10虽属于保健效果良好的药物,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抗衰老人群、患有特殊性癌症、免疫力低下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正处于孕期、哺乳期以及过敏体质的人群,禁止食用辅酶Q10。个人在用药前,应详细评估个人体质,是否满足用药条件。
糖尿病治好后会复发吗
糖尿病疾病应该我们都很熟悉的一种病,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下面由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吃什么能预防糖尿病
膳食纤维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预防糖尿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控制饮食,做到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均衡,控制一天总热量的摄入,同时要兼顾蛋白质、脂肪及膳食纤维的摄入。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保持理想的体重水平,还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事实证明,锻炼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感染及自身免疫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四、定期做健康体检,包括常规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这样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及其它常见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语音时长 01:19

2019-12-30

54951次收听

降糖药的副作用
磺脲类降糖药,瑞格列奈类降糖药容易导致低血糖,可以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二甲双胍一类的降糖药经常有胃肠道的反应,阿卡波糖药会出现胃肠反应,肚子胀、胃难受、胃疼、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一、脲类降糖药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起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的反应;胰岛素也一样,它直接可以降低血糖,如果胰岛素用量过多,尤其是用了胰岛素但是没有紧接着吃饭,这样就特别容易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反应应该是降糖药里最重要的副作用,提示大家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糖尿病降糖宁高勿低。三、阿卡波糖这类药主要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主要是降餐后血糖,通过竞争性的影响小肠对糖的吸收来降餐后血糖。以上降糖药实际上有一定的疗效,选择好以后能够比较好地控制血糖,关键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药物,如果本身胃口就特别好、饭量又特别大、又比较偏胖,用二甲双胍特别合适;反过来如果本身就很瘦、胃口也不好、甚至大便稀,用拜糖平、二甲双胍,胃肠反应会更突出,副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降糖药,就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限制副作用。
语音时长 01:21

2019-06-14

55051次收听

哪种降糖药效果好
降糖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口服药物,另一类是注射药物。关于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先了解口服药。口服降糖药中,药效比较强的包括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比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这一类的药物。还有一种新型药物,SGLT2的抑制剂。这些药物的降糖效果比较强。还有很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有中等或者轻度降血糖的作用。注射药物中,一种新型的注射药物称为GLP-1激动剂,注射以后能降血糖。最强的注射类药物是胰岛素,因为身体中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现在市场上胰岛素的种类很多,包括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的类似物。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最好,是因为胰岛素的用量可以不断往上调。比如患者的血糖升高,可以把胰岛素加量,一直加到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所以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最强。
语音时长 02:12

2019-06-11

60292次收听

01:36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比较高,所以甜的食品,如点心、糖块、蛋糕等口感特别甜的食物,一般不要食用。另外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样,需要补充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也不能随便吃。糖尿病人有专门的糖尿病食谱,对于食物有量的规定。比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脂肪的摄入,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都需要严格控制,总之糖尿病人饮食上需要严格管理。
降糖药有依赖吗
降糖药物不存在依赖性问题,而是应该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够把血糖控制好。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肠促胰岛素等,种类非常多。每一种降糖药物都有其独特的降糖机制。如果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失效的问题。比如常吃的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这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反而会引起继发性失效,不能产生降血糖的效果。如果把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服用,互相搭配、取长补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语音时长 01:50

2019-05-30

56808次收听

载脂蛋白b偏高怎么办
载脂蛋白b偏高,很有可能就会引发血脂代谢的异常,导致患者更容易会出现并发症,所以说必须要尽快的接受治疗,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首先就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当然也可以选择生活治疗方法,或者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治疗,比如说注意个人的生活习惯,调整个人的饮食,或者是定期检查心电图等等,效果都是比较不错的。
糖尿病足坏疽怎么办
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过程中不仅要选择药物或者是手术治疗,更要注重平时的护理,平时的细节是万万不能够忽略的,在平时患者们要尤其注重饮食,避免血糖再次增加,而且皮肤的患者也要注意,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皮肤比较容易干燥,所以每天要清洁皮肤。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高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经常口渴、多尿,饮食上即使吃的再多也会经常出现饥饿感,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使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导致出现全身乏力,还有就是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或是增加,体重依然会逐渐下降。
02:02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01:29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
糖尿病在传统中医里叫消渴。消渴是指“三多一少”,“三多”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即体重越来越轻、消瘦。这也是糖尿病典型的表现。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糖尿病人有可能既不瘦,也不多吃、多喝,但是糖尿病很严重。所以,时代不一样,表现也会不一样,中医不能根据以前的观点认为患者肯定是消渴。有可能消渴是糖尿病,有可能糖尿病的表现不是消渴,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