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是消炎药吗
发布时间:2019-10-3163171次播放
视频内容:
是否是消炎药得根据西医确定,因为炎症是个西医学的概念。在中医看来鱼腥草不是消炎药而是清肺热的药,它的药性偏腥、偏寒、入肺经。清肺经的热、肺经的痰火、肺经的痈脓是鱼腥草的适应症。
现在医学研究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多种革兰氏的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它有消炎的效果,关键看它消炎的效果有没有痰火、肺热。如果有,用上鱼腥草消炎的效果就快,如果体质偏阴寒、阴虚、痰湿,这时再用鱼腥草肯定效果不好。
中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作为参考可以丰富用药的经验、拓展用药领域,但是离不开中医理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蒲公英能不能治子宫肌瘤

当归和黄芪可以一起吃吗
当归和黄芪可以一起喝,而且两个药组成在一起也是中药的名方叫当归补血汤,是补血的妙药。当归补血,黄芪补气,因此两个放在一块合用,可以气血双补。气虚表现为倦怠懒言、面色萎黄,血虚是面色萎黄、气喘、贫血的表现。两个一起泡水喝,女同志贫血,作为辅助治疗非常好。如果由颈椎引起的疲劳、倦怠、面色萎黄,这两样药加葛根,对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疗效非常好。对于月经不调及产后出汗、出血过多引起的气血双亏、脾肾双亏,可以用当归和黄芪泡水喝,也可以用这两种药炖鸡、炖肉,具有大补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能一起吃吗
六位地黄和金匮肾气都同属于地黄丸素的两个药。六味地黄是补肾阴的,金匮肾气是补肾阳的,只不过是多了四味药。因此两个药可以一起吃,但不能加量,量都要减小。正常人阴虚和阳虚可能是偏重,如果既有阴虚和阳虚,两个药可以同时放在一块吃,但是建议两个药的量需要都减小,也不适于长期食用。因为两个药有六味药是相同的。再一个,如果光吃中成药,治疗疾病时好像没有具体责任治疗哪个疾病。如是腰膝酸软或腰痛、慢性腰肌劳损,如果既有肾阳虚,也有肾阴虚,都不很重的情况下,两个药可以配合在一块吃。
中药透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去黄疸吗

栀子可以黄疸,但是要看黄疸类型。因为栀子本身具有清肝胆湿热的作用,它归三焦经、肝胆经。所以它还可以清泻肝胆的湿热,但是黄疸中药本身又分阴黄和阳黄。阴黄是脾虚、寒湿导致的黄疸,这时候就不适宜了,因为栀子本身的药性苦寒。但是如果说患者本身是阳黄,是由肝胆湿热导致的黄疸,我们就常常地会选用栀子来退黄。最经典的我们伤寒杂病论就用茵陈配上大黄,配上青蒿,配上大黄,配上茵陈,然后配着栀子,我们来叫茵陈蒿汤,这个治疗清肝胆湿热退黄的一个特别经典常用的方子。配有下焦的湿热,我们就茵陈,我们用栀子配黄柏来退黄,叫栀子柏皮汤,来退黄疸,所以说这个栀子是退黄效果是确切的。但一定这个患者是肝胆湿热型,实热型肝胆湿热,然后内火比较旺盛的患者,黄色比较鲜红,体质比较壮实,大便有干结,舌苔黄腻。这时候我们用栀子退黄是它的适应症,阴黄的患者就不适合。

栀子有什么作用
枙子的作用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栀子的药性偏寒、偏苦,可以清泻人体的心、肺、三焦、肝胆经的热。炒栀子,焦栀子可以凉血止血。栀子还可以用来治疗火毒疮疡,如果患者身体有红肿热痛,可以配银花、连翘、蒲公英,或者配伍白芷消肿。普济方里边的缩毒散是用栀子配伍公英,连翘,金花可以消肿止疼。眼睛有肿拓,可以用栀子泻三焦,肝胆经的火,圣济总录里边有栀子汤可以治疗眼睛红肿热痛。栀子除上功效还可以治疗血热吐血。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胃、益肺气、强肾固精。山药这味药它性温,味甘,它的功能是补脾胃、益肺气、强肾固精、治疗带下病。首先它可以补脾胃,用山药配合白术、党参、茯苓、扁豆、莲子肉、炒芡实等等一起使用,常常治疗脾胃虚而造成的大便虚泻、四肢疲乏、无力等症状。这味药有补脾胃而止泄泻的作用。这味药还可以益肺气,因为它具有补脾胃的功能,而脾胃属土,肺属金。中医有治疗方法叫做培土生金,也就是脾胃健壮了,能够促进肺气的良好的运行,可以配合党参五味子、黄芪、陈皮、白术等一起使用,治疗肺气虚而导致的气短乏力、懒言声低,或者自觉胸中气少这些症状。山药还具有强肾固精的作用,常配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锁阳、金樱子等一起使用可以治疗肾虚而造成的滑精,遗精这些症状。
孕妇能吃枸杞吗

黄芪生脉饮禁忌人群
黄芪生脉饮糖尿病患者慎用;感冒期间勿用;儿童、孕妇慎用。黄芪生脉饮主要是益气、滋阴、补心润肺的中成药。它来源于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补气滋阴的传统古方生脉饮,加了黄芪,又把人参换成了党参,这样补气滋阴效果更好,是现在常用的中成药。黄芪生脉饮的禁忌:1、黄芪生脉引是合剂,合剂有可能含糖,糖尿病患者要慎重使用。2、黄芪生脉饮是补益药,所以感冒期间尽量勿用,中医讲感冒是有外邪侵入人体,盲目用补益类中药,可能不利于感冒的痊愈。3、儿童,孕妇这一类人群也要慎用,如果需要使用,要咨询医生具体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