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降低胆固醇

发布时间:2019-12-2456012次播放

视频内容:

如果检查发现血胆固醇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少吃高脂的食物,禁烟禁酒。可以通过某些降脂药物进行人为的干预,同时补充抗氧化物、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过度的素食或者不吃胆固醇食物,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反过来,大量摄入外源性的胆固醇,会使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样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2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药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异常情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减重、规律休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限酒。另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在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类疾病,患者可以吃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因痰热上扰、气血不足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服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如牛黄清心丸。
03:04
女性晚上睡觉手发麻是怎么回事
女性晚上睡觉时出现了手麻的症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中老年患者,平时有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的疾病,如果晚上睡觉睡醒以后,出现了手麻的症状,应当立刻到医院就诊,来明确是否是脑血管疾病,或者是颅内的一些疾病造成手麻的症状。如果活动以后就可以得到缓解,这个时候是由于睡眠的过程当中,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的周围神经受到压迫,或者缺血的症状,导致这样的一个症状。如果伴有胳膊疼痛,或颈椎的疼痛,可以考虑是否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造成的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禁忌水果
心脑血管疾病并没有禁忌的水果。心脑血管疾病哪一种水果都可以吃,因为水果中都富含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等,一般不含脂肪,不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情造成影响。但最好能够吃当季的水果,少吃反季节水果,而且如果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合并糖尿病,就需要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比较高,尽量少吃升糖指数比较高的水果,例如荔枝、桂圆、樱桃、菠萝、大枣等,避免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可以吃含糖量不高的水果,例如西瓜、柚子、桃子、苹果等。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62679次收听

心脑血管疾病喝什么茶好
心脑血管疾病喝绿茶、普洱茶、荷叶茶、苦丁茶,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能够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降低血脂,而且还可以保护心脏,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菊花茶、金银花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脑血管疾病有益。乌龙茶、金银花茶,可以改善血管硬化,提高血管的弹性,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对于有些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患者,不建议喝茶水,在茶叶中都会含有咖啡碱,容易会导致心律失常。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0547次收听

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食物好
心脑血管疾病吃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时应该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肉、鸡肉、牛奶等,脂肪含量比较低,而且还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你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另外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粗粮,有助于促进消化,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情也有利。尽量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肥肉、烧烤类的食物,尽量吃植物油,不要吃动物油,容易会导致胆固醇和血脂升高,对病情不利。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94030次收听

颈总动脉内径正常值
颈总动脉内径正常值反应人体脑供血情况,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参考。
怎么降低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时,要注意从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尽量避免摄入含胆固醇较高食物,通过补充维生素E、服用降脂类药物降低胆固醇量。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结构成分,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过度素食或不吃胆固醇食物的习惯,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大量摄入外源性胆固醇,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使得血液当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若查体时发现血胆固醇升高,需要采取相应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大多数食物都含有胆固醇,选择植物性食物、优质蛋白类食物,尽量减少胆固醇摄入,如鱼禽、豆制品,少吃高脂食物,如动物内脏、蛋清、蛋黄以及红肉。这些食物可能会增加胆固醇摄入,烟酒也会影响肝脏代谢。对于胆固醇过高患者,可通过某些降脂药物进行人为干预,同时可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24

65343次收听

心脑血管病要吃什么药
心脑血管病要合理的服用降压降糖等的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缺血脑血管病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抗血管治疗,还可以服用汀类药物来进行调整治疗,同时要注意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要合理的服用降压降糖的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对于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建议应用抗凝的药物来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栓塞的发生,因为心源性栓塞一旦发生之后,临床症状比一般的缺血性卒中都要重,所以对于房颤的患者要高度重视抗凝治疗。如果有不是合并高同型半胱酸血症的患者,可以同时服用叶酸、加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因为高同型半胱酸血症也可能一个缺血性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在急性期主要就是严格地控制血压,可以服用降压药物,在急性期对于患者同时合并的一个脑水肿,可能颅压升高的情况,急性期可以应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防止患者的脑水肿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重导致脑疝的风险,对于中脉下腔出血的患者,主要是尽早的对于中脉下腔出血的病因进行治疗,因为中脉下出血的患者很多原因是由于动脉瘤的破裂导致,所以要早期进行积极的动脉瘤治疗,也同时还要预防再出血。同时可以应用血管的扩张性药物,预防血管痉挛,预防迟发性的脑缺血激发脑死。
语音时长 01:53

2019-12-20

54042次收听

02:52
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脑器官供血不足导致的。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部大血管的狭窄或者闭塞造成的缺血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小血管的病变导致的脑血管病;心源性的脑栓塞是指心脏的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另外血液系统的一些疾病或者遗传性的血管病变,也可以导致缺血性的血管病;年轻人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外伤导致的颈动脉或者椎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就是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压;淀粉样的血管病导致血管的破裂出现脑出血;继发性的脑出血主要是各种原因,包括血管畸形、动脉瘤或者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脑部的出血。
02:56
心脑血管病怎么治
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在发病三至四点五小时之内,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如果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超过了三至四点五小时,可以选择抗血小板的治疗,另外可以选择降纤的药物或者静脉输液。对于重症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同时还要预防和治疗感染,因为很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容易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的患者要严格的控制血压,同时让患者要绝对卧床,头可以抬高床头15~30度来帮助降低颅内压,同时让脑出血的患者一定不要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药物来脱水,降低颅内压。
02:46
心脑血管病吃什么药
心脑血管病可以根据发病原因具体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脱水药物等。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抗血管治疗,还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调整治疗。对于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建议应用一些抗凝的药物来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栓塞的发生。因为心源性栓塞一旦发生,它的临床症状比一般的缺血性卒中都要重,所以对于房颤的患者要高度重视抗凝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在急性期主要是严格地控制血压,可以服用降压药物。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脑水肿,可能有颅压升高的情况,可以应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防止患者的脑水肿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重导致脑疝的风险。
脑心通胶囊有副作用吗
脑心通胶囊如果长期的服用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有些患者在服用之后会出现轻微的肠道反应,出现胃痛、恶心等,另外有一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脱皮,甚至是头晕、心烦等症状,这些情况一般是由于服用剂量不正确或者是过量服用引起的,一般情况下在停药后即可消失。
人过中年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人类最重要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是健康。对中老年人而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对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疾病之一。目前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者占总死亡率的34%,在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中,58%死于脑卒中,17%死于冠心病。
血液粘稠度增高的4个症状
血液黏滞度简称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脑卒中先兆症状出现和消失的阈值指标,更是提示脑卒中发生的早期警报信号。当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会出现凝聚现象,造成血管栓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及慢性肝、肾疾病等均与血黏度升高有关。
心脑相通,脑子要好使得靠心
在前两章我讲过,心是身体的君主之官,主神明,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困惑,使我们正常思考的不是大脑吗,不应该是大脑主神明吗?这个问题我们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