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心律不齐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0-01-1755189次播放
视频内容:
心律不齐是老百姓的白话,而医学上的术语就叫做心律失常,正常的心律是窦性心律,如果出现非窦性心律的情况,如最常见的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这种都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因此心律不齐是主观的感受,而心律失常是疾病的名称。
目前心律失常可以简单的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跳的特别慢,有可能是窦房结传导系统出了问题,心脏工作的效率很慢;快速的心律失常是心跳的特别快,而这种快已经超过了生理性的正常的范围而到达了病理性的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心率高怎么回事

如果出现了心率高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因为心率如果出现升高,不但见于患病人群,也可以见于正常的群体,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首先,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心率范围应该在60次/分到100次/分之间。而理想的心率状态应该在55次/分到70次/分之间。而心率高是指正常状态下,心率超过了100次/分。一般而言,年纪越小会出现心率越快的情况。而老年人心跳要比年轻人稍微慢一些。女性的心率会比同龄的男性快。而运动员的心率会比普通人偏慢,运动员的心率一般就会在50次/分左右,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现象。同样在临床中观察,生理性因素会引起心率增快,包括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发怒或者受到惊吓,都会导致心率快,这是不需要经过治疗和干预。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心率增快,这也属于生理性因素。如果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激动,熬夜,就会引起心率快,这时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充分的休息,补充睡眠,减少熬夜,避免饮酒,就会使心率增快的情况得以充分的缓解和改善了。但是在临床中会有一些病理性因素导致心率过快,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等,这就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
心脏总是咯噔一下什么原因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规则而匀速的,每次心跳间隔的时间是一致的,所以称之为窦性心律。如果有人总是有心脏咯噔一下的感觉,要观察是偶尔或一过性的,还是反复或者是持续的。如果是一过性的出现咯噔一下,大多都属于生理性的,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也不用特意去干预。而反复发作的或者持续的心脏咯噔咯噔这个感觉,有可能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例如出现了某种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心脏早搏,心脏的早搏也叫期前收缩,或叫期外收缩,是一种心房或心室提早的异位搏动。健康的人如果发生早搏,常常是有人为的诱因的,比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度劳累,还有一些其他的诱因。生理性的过早搏动往往持续比较短,而且也不严重,不用特殊干预。而器质性的病因引起的早搏,就相对比较严重。一般而言,过早搏动,大约40%见于心血管疾病。容易发生过早搏动的心脏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等等。某些心外因素也可以引起过早搏动,比如甲亢、低血钾等等。

老人心跳多少正常
正常人的心跳是60~100次/分之间,正常人的心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变化。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减退,心跳比年轻人慢,而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的男性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是在60~100次/分之间,最理想的心率在55~70次/分之间。运动时的心率有一个公式,采取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合适。最大的心率计算公式是220减年龄,中等强度的运动心率是200减年龄乘上60%~75%。老年人由于心脏的传导系统退化,而且心脏和血管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心率会有所下降,在55~100次/分左右。

心悸会自愈吗
心悸是病人自我感觉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心率增快或减慢,也可能只是一种自我感觉的症状,所以说心计是否能治愈,还要结合其临床检查情况来判断,最好做个心电图或者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早波等等。如果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发现心律失常,且是劳累,情绪不佳,睡眠不好,饮咖啡等因素有关,通过自我调整生活方式,心悸可以自然而然的愈合缓解。如果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话,频繁发作心悸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心率只有40多怎么办
如何判断心律失常是否治愈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疾病,据调查,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患有心律失常,可见发病率是很高的。但有的人患心律失常,一生中都不知道。心律失常可以造成心慌、失眠、气短、乏力等症状,还有可能诱发其它心脏病,甚至造成猝死。可以说,心律与我们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如何判
哪些发病机制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了多种类型,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冲动传导障碍和冲动传导异常。由于控制心脏的神经冲动不能规律产生且释放,或不能正常的传导而导致心脏的节律异常。
心率正常值是多少

人正常心率标准一般是60到100次/分,也是医学统计结果,涵盖95%正常普通人。心率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对于儿童而言,心率会偏快些,如新生儿正常心率是每分钟120到140次,1岁儿童正常心率是每分钟110到130次,2岁到3岁儿童正常心率每分钟100到120次,4岁以后儿童正常心率接近于正常成年人。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心率比同龄男性快,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属于异常状况。如心率低于6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心率超过100次/分,属于心动过速。生理状态下心跳异常,如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人员,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可能会低于60次/分。在运动状态下或者情绪激动等因素刺激下,心率可能超过100次/分,也属于生理性状态。
心律失常是否严重

心律失常严重吗
大部分的心律失常都是良性的,并不危及生命,但是会引起其他症状,比如在工作中、生活中会突然感觉到心悸、心慌、心律不齐,主观上感觉很难受,但这种难受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并不危及生命。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比较高危,比如在临床上可以见到一些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由于之前有过心梗或者有过离子通道病等情况,会出现有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心律失常能自愈吗
心律失常大多是可以治愈的,包括预激综合症、室性早搏。现在对于房颤也有通过内科治疗以及外科的治疗,治愈率都可以达到80%左右,可以完全治愈。当然还有很多的心律失常是不能得到治愈的,医生可以通过药物适当的控制心率失常发生的频率,以及心律失常造成心脏结构紊乱的程度,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自主配合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心律失常的病人平时生活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