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3-1160884次播放
视频内容: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剧烈的顽固的头痛、喷射性的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意识障碍。
如果脑膜瘤肿瘤体积长得足够大,引起局部脑组织的水肿,或者影响了脑脊液循环通路,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这个时候患者会出现比较剧烈的顽固的头痛,特别是在清晨的时候比较明显;同时还可以出现频繁的剧烈的呕吐,特别是喷射性的呕吐;如果病情继续进展,患者还可以出现双眼的视乳头水肿甚至视力下降,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脑疝甚至危及生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这么大的脑膜瘤你见过吗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良性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的脑膜瘤属于巨大脑膜瘤,可能压迫脑组织引发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障碍。脑膜瘤生长速度缓慢,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体积增大,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疼痛多位于肿瘤同侧,...
对于脑膜瘤,首选肿瘤切除术
张女士因发作性眩晕伴双手无力一年等不适症状入院,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膜瘤。经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后,张女士恢复良好,对治疗效果甚是满意。脑膜瘤就是一种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的脑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和鞍旁区域等部位,大多数脑膜瘤是良性的,仅3%为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手术后多久能同房

脑膜瘤手术之后,患者多久可以恢复同房,取决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神经影像学复查的情况。一般像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在手术切除之后1-2周之内,即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颅底部位的脑膜瘤手术之后,有时候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者一段时间的神经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之后,再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一些累及重要血管的脑膜瘤,则需要根据术后复查的情况,血管恢复的情况来决定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时机。总体来说,大部分脑膜瘤术后患者在术后2-3周、1-2周之内,即可恢复正常的生活。而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或者手术比较困难的患者,则需要根据医嘱来决定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
岩斜脑膜瘤术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脑膜瘤都可以手术治疗吗
脑膜瘤一般来说是都可以手术治疗的。有一些比较小脑膜瘤可以先观察。因为有一部分脑膜瘤,生长特别缓慢。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脑膜瘤是需要做手术的。但是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做手术或者对手术特别恐惧的,是不能做手术的。

岩斜脑膜瘤术后发烧怎么回事
岩斜脑膜瘤术后发烧,有几个方面因素:1、术后血液细胞分解吸收,产生一定致热源,引起发烧;2、乳突气房里面一些细菌引起颅内感染导致发烧。3、个人抵抗力比较差,抵抗力低下,肠道或者是肺里面的细菌进入血液引起发烧。
脑膜瘤的早期症状

脑膜瘤的晚期症状有哪些
脑膜瘤晚期症状有剧烈的头痛、频繁的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脑膜瘤患者的晚期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脑膜瘤体积比较大,或者脑膜瘤引起了比较严重的脑组织水肿,或者是脑膜瘤影响了脑脊液循环梗阻而出现的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特别是清晨头痛比较明显;患者还会有频繁的呕吐,特别是喷射性的呕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还可以出现双眼的视乳头水肿和视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严重的后果。

脑膜瘤能保守治疗吗
脑膜瘤能否保守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脑膜瘤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如果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是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脑膜瘤,肿瘤体积还比较小,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这种保守治疗并不是口服药物来进行控制,而是进行临床的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患者初期进行每隔三到六个月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对于引起明确症状或者肿瘤体积比较大的脑膜瘤,建议患者直接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

什么是脑膜瘤
脑膜瘤是一种颅内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蛛网膜的粒细胞。这种肿瘤是与颅内、脑外和脑组织之间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界限,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可以实现肿瘤全切,肿瘤全切之后也不太容易复发。脑膜瘤大概90%以上属于良性肿瘤,有10%左右的脑膜瘤属于间变性或者非典型脑膜瘤,这类脑膜瘤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在切除之后还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在肿瘤复发之后,仍然可以考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
脑瘤如何确诊

脑膜瘤检查相对比较简单,根据症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评估患者手术前状态。脑膜瘤常见检查是影像学检查、CTA和血管造影。部分患者脑膜瘤长在视神经附近,出现视力障碍。手术前要评估患者视力情况,然后借此决定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案。部分患者脑膜瘤在听神经附近,会影响听力。做听力检查。最重要的是影像学检查,有ct和核磁。ct对大多数脑膜瘤能够做出诊断,但很难作出定性诊断。如果做ct时,发现有占位影像,需要进一步做核磁。核磁实际上对绝大多数脑膜瘤,能够做出定性诊断。提醒患者,如果怀疑患有脑膜瘤,只要对造影剂不过敏,建议进行增强核磁,通过增强核磁检查,既能把脑膜瘤看清楚,还能够看到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影响,特别是岩斜脑膜瘤、颅底脑膜瘤等。甚至可以通过核磁评判肿瘤和大脑黏连情况,不但可以影响患者预后,让患者手术前对自己的预后有很好的认知,同时对手术医生制定详尽手术方案有好处。还有通过CTA和血管造影,评判特殊部位肿瘤附近血管情况,有没有粘连或包绕,通过检查给患者提供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
脑膜瘤是什么

脑膜瘤实际上是大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一般生长在有硬脑膜的部位,它可以从硬脑膜发出,也可以从蛛网膜发出,它在大脑中的很多部位都可以生长,例如有凸面的脑膜瘤、颅底的脑膜瘤,甚至在没有脑膜的地方,它也可以生发,比如神经外科常说的三角区的脑膜瘤。脑膜瘤有个别的患者是跟基因遗传有关,例如有的患者有神经纤维瘤病,则他就会有多发的脑膜瘤;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它是一个多因素偶发的疾病,因此手术前部分患者不容易诊断。现在有ct、核磁等技术,当患者有头部不适等症状,可以做ct、做核磁,此时可能会发现小的肿瘤,应该引起患者关注,有的脑膜瘤需要治疗,有的脑膜瘤可以观察。在脑膜瘤生发的过程中,目前认为和雌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有个别患者和外伤也有一定关系。脑膜瘤实际上在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年轻的女性,当她还没有绝经的时候,肿瘤的生长要比已经绝经的、分泌雌激素少的患者快。在治疗上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肿瘤长在凸面,可以进行全切,在神经外科领域对一个肿瘤切除的程度,有一个分级叫Simpson分级,对于凸面的脑膜瘤,可以把肿瘤切掉、受累的硬膜、受累的骨质也都切掉,这时患者能达到全切,有可能被治愈。但是也有一些少见的肿瘤,如生长在颅底的部位,全切除非常困难,但患者也应该早期治疗,争取做到影像学的切除。影像学的切除后,有的患者也能够治愈,有的患者可以明显地延长生存期,得到一个更好的生存质量。但如果患者发现比较晚,肿瘤生长在颅底部位,它包绕了神经、包绕了血管,这时候对于手术医生来说,切除难度变大,对于患者来说,切除的风险也变大。例如,常见的一种颅底的肿瘤叫岩斜脑膜瘤,这种肿瘤对神经外科大夫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手术,对于患者也是一个有风险的手术。对于岩斜脑膜瘤,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种肿瘤向后生长的时候会压迫脑干,有可能跟脑干黏连,而且黏连的时候是从前向后压迫脑干黏连。如果黏连到脑干的锥体束的部位,手术以后容易造成患者偏瘫,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再加上手术,通过医生精湛的技术,可以做到全切,达到治愈,手术疗效非常好。有的肿瘤生长在矢状窦部位,矢状窦实际上是一根非常粗大的静脉,大概有人的手指头这么粗,这个血管是不能损伤的。肿瘤如果生长到这个血管里,医生一定要守住中间,细致的把肿瘤分出来,也能达到全切。但如果患者肿瘤非常大,会影响患者的切除程度,患者有可能得不到治愈。所以,患者发现了肿瘤以后,应尽量找专业的医生早期咨询,然后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决定到底要不要治疗。但是也有的肿瘤很小,而且患者的年龄偏大,对于女性来说她已经绝经,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则它有可能长期保持稳定,对于这部分肿瘤来说,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只要定期观察即可。目前,也有从影像学上分辨这种肿瘤生长速度的办法。但总而言之,很多患者肿瘤的生长速度难以预料。脑膜瘤也分很多种类,有砂粒型的脑膜瘤、内皮型的脑膜瘤、移行性的脑膜瘤、非典型性的脑膜瘤、还有血管型的脑膜瘤,不同类型实际上生长速度、预后也都有所差异,有的手术前能够得到一定的判断,有的需要切除完后才能从病理得到判断。所以单纯从手术前一般不容易估计肿瘤的生长速度。此外,患者要慎重考虑到底要不要进行伽马刀治疗,伽马刀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它并不是一个能够治疗所有疾病的手段。此时,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生给出专业的建议,是先做手术还是先做伽马刀、是单纯做手术还是单纯做伽马刀。因为脑膜瘤本身对伽马射线不敏感,有些部位特别是岩斜脑膜瘤、颅底部位的脑膜瘤,在做完伽马刀后肿瘤和神经血管粘连变重,肿瘤的质地也会变硬,会影响手术的切除;但是反过来,如果先做手术切除,即使有残留,也不影响伽马刀治疗。所以,所有的治疗第一有先后顺序,第二有需不需要做的问题,患者需要慎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