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水果吃多少

发布时间:2019-08-1557617次收听

语音内容:

水果也是糖友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是部分水果食物交换份的一个重量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份水果提供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就是都是九十千卡,但是重量不一样,绿色的数值是比较大,说明含糖量低,红色的数值偏小,说明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每天吃一份水果,一天中一份水果可以分一次或者是两次食用。
举个例子,就是吃苹果一份是200克,如果吃草莓一份是多少呢?那就可以吃300克,或者还可以吃苹果100克,再加上草莓150克,也是一份水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11
津力达颗粒需要长期吃吗
对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津力达颗粒需要长期服用,以持续改善口渴、口干、乏力、便秘等症状,并更好的控制血脂,防治并发症。津力达颗粒是中成药,由人参、麸炒苍术、黄精、苦参、麦冬等多味中药组成,不仅益气养阴、健脾运津,还能滋养阴液,改善脾功能,进而调节血糖平衡。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能够作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从而调节血糖的平衡。津力达颗粒是以“脾”论治的创新药,通过改善胰岛功能,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除了持续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口干、乏力、便秘等症状,还可平稳调节血脂,降低体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药安全性较高,可长期使用。当基础降糖药控糖效果不佳时,可以联合使用津力达颗粒,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及血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以低糖、低脂的食物为主,如荞麦、燕麦、黄瓜等,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体育运动,定期测量血糖,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03:25
二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
二型糖尿病通常是指2型糖尿病,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值≥7.0mmol/L,一般可确诊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通常高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空腹血糖过高,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因此,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外,通常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长效小分子降糖药物,能有效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该药物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半衰期长达131.5小时,在用药后的2周内都能有效抑制DPP-4酶;且服药时间不受进食限制,饭前饭后皆可服用,能很好的控制血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建议患者遵医嘱两周口服一次口服。此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和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以进一步控制血糖。同时,如果患者伴随血脂升高的情况,还可遵医嘱使用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调节血脂水平。在选择药物时,患者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用药期间,患者需限制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如蛋糕、腊肉、烤肉等,以稳定血糖水平。
02:03
治糖尿病的中药有吗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有很多。自古以来中医治疗消渴都是一个强项,中医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就会出现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用滋养肺阴的药物,中消就是多食,可能会出现湿热、多食,用清除湿热,健脾胃的中药,下消可能出现多尿,就出现肾虚、肾阴虚、肾阳虚情况,用一些温补肾阴肾阳的药物。葛根芩连汤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黄连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甾体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很好。
02:27
血糖要空腹测吗
大部分人都应该空腹测血糖。如查体时要求病人空腹测定血糖,因为要求测血糖时至少要10个小时,晚上10:00后到第二天8:00不能吃东西,空腹的血糖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状态测定的结果是比较准的,能够反映空腹血糖是否正常。但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血糖是否完全正常,最好还要测一个餐后血糖,甚至做糖耐量试验,也可以同时做糖化血红蛋白。另外,医院里面住院的病人或一些门诊的病人常规做检查时都要求空腹测定血糖,吃了饭以后结果就不一样,哪怕吃个馒头、点心等,肯定会影响的。
糖尿病人饮食适合吃什么比较好
糖尿病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危害甚大,所以糖尿病的饮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患者病情减轻,但是有好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合理的控制饮食。那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方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具体解释。
糖尿病人什么时候锻炼最合适
糖尿病人在我们的身边很常见,如果患者想更好的控制病情,就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同时还要注意多进行适当的运动,那么,糖尿病人什么时候运动最合适呢?患者朋友应该根据身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糖尿病脚麻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出现脚麻可能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一般以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通常为对称性,典型者可以呈现手套或袜套式分布。表现为远端肢体麻木、发冷、早期可出现痛温觉过敏,晚期可出现痛温觉减退甚至丧失,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如果再有相应区域血管病变,可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甚至组织坏死形成坏疽,这种现象就是常说的糖尿病足,为非外伤截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出现脚麻,应首先除外其他原因引起如外伤、腰椎间盘突出、腿部静脉曲张等,治疗上应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及监测有无并发症)、通过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等方式来改善症状。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18

50359次收听

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
根据食品进入人体30分钟后造成血糖升高的程度可分为三类,用生糖指数(GI)表示,葡萄糖的GI为100,GI小于55的为低糖生产指数食品,55-70为中等糖生成指数食品,GI大于70为高糖生成指数食品。糖尿病人可以选择GI小于55的食物。严格来说并没有绝对禁忌的食物,前提是在控制一天摄入的总热量,同时又要保证蛋白质、脂肪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糖尿病对糖的代谢障碍,多食易饥,所以一般而言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量高或者糖生成指数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比较甜的水果如红苹果、哈密瓜等,要控制米、面等食物的摄入量,可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比较高的食物如米谷类食物、蔬菜类食物,金针菜、韭菜、冬笋、山芋、山药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能量,还能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语音时长 01:44

2019-12-18

63989次收听

糖尿病人酮体高怎么降
糖尿病人酮体高一个是血糖太高了,引起体内的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异常导致的酮体增加,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过度,每天的摄入量不足,达不到人体生理需要量,所以导致机体的异常代谢引起酮体增高。那么不同的原因,我们根据不同的治疗,如果说是血糖增高引起体内的代谢紊乱,要积极的降血糖,改变体内的代谢紊乱,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维持体内能量的平衡。如果血糖太高,我们可以用胰岛素降低血糖,脱水的情况要及时的补液,降糖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如果说是由于进食不好引起的,我们就要改变饮食结构,每天能量需要及时的供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活动量制定饮食计划,每天出入平衡是人体的摄入量要达到需要量,这样有利于酮体的消失。
语音时长 01:38

2019-12-09

62941次收听

降血糖的药
降血糖的药物非常多,除了胰岛素以外,还有好多口服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瑞格列奈)等;现在还有好多新型的降糖药,如GLP-1、DPP-4、西格列汀、伊格列净等,降糖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所以从不同的侧面针对糖尿病控制血糖,实际上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非常有优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早期的初发病例,吃中药以后许多病人的血糖可以长期稳定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包括一些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单纯控制血糖作用不好时,这个时候配上中药,就有协同降糖的作用,把血糖控制好以后,将来就能不得并发症或者少得并发症。总的来说降糖药种类非常多,各有各的优势,不要把口服降糖药说的那么可怕,更不要把胰岛素理解成跟吸毒一样,使用胰岛素以后就不能断药,这些实际上都是错误的认识。总的来讲,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并发症就能一定程度的减少,不管怎么说,糖尿病并发症还是以糖尿病为基础,控制好血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
语音时长 01:07

2019-06-14

51651次收听

03:42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以导致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可伴昏迷)、低血糖昏迷等代谢性急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性眼病,(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出血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这些病造成的失明率是一般人群的25倍,其中以视网膜病变为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人的各种感染、糖尿病性皮肤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等。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症状通常有日渐消瘦、瘙痒、口干口渴、尿液多、视物模糊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糖尿病该怎么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针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的调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二三级预防是针对已经患有糖尿病且伴有并发症的人群,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并发症出现的时间更晚、更轻一些。
语音时长 02:07

2018-09-30

58168次收听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健康的生活方式抑制糖尿病发生
对一些人而言,糖尿病是早已潜伏在基因里的恶魔,尚未出生,得病的危机就已经伴随左右。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只要保持饮食健康和锻炼适当,这种病也可能一辈子潜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