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0-01-0955087次收听

语音内容:

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是由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结果。

血糖的正常值空腹在三点九到六点一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在七点八毫摩尔每升以下。如果出现 “三多一少”症状,只要一次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无症状者需要两次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七点零毫摩尔每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青少年与成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一样的,但是妊娠妇女所出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不一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12
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为多少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般为4%-6%。HbA1c的水平取决于血糖水平以及高血糖持续时间,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HbA1c升高,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若是HbA1c≤8%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医嘱单独使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进行治疗,该药物为双周口服制剂,可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倍长平考格列汀片的半衰期可达131.5小时,疗效持久,能够降低患者的给药频次,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适合频繁旅游、出差的患者。此外,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正常用药,通常不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如果是HbA1c>8%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将该药物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有助于降低血糖。若患者还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建议遵医嘱将该药物与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联用,有利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bA1c比较高的患者,要减少白米饭、糖果的摄入,这些食物一般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较大,建议患者选择吃菠菜、燕麦等食物,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02:38
糖尿病患者肌肉训练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训练项目一般可分为大肌肉群训练和小肌肉群训练。均衡合理的体能训练项目,应至少包括两项上肢运动和一项腰部及下肢运动。在选择肌肉训练方法时,要考虑完成动作过程中哪些是主要肌肉,哪些是辅助肌肉,并且要考虑具体的身体部位是如何工作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肌肉训练方法:1、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部推举、颈后推举、仰卧推举、直立推举、哑铃划船、哑铃挺举、哑铃弯举、高拉肌训练、哑铃颈后臂屈伸、哑铃耸肩、哑铃飞鸟、直臂前举;2、下肢运动包括早安式体前屈硬拉、深蹲、小腿伸展、小腿弯曲、仰卧抬腿。对于体力下降或容易受伤的患者,相比使用器械的肌肉训练,建议先从使用自身体重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开始。如以下几种肌肉训练:1、上肢运动:俯卧撑;2、腰背部运动:弹力球山羊挺身、直臂深蹲;3、腹部运动:仰卧起坐、仰卧抬腿。
吃稀饭血糖会不会升高
吃稀饭肯定会升高血糖。大家都知道,所谓的稀饭,就是通常所说的粥。粥这一类食物,稀饭大部分是大米熬制的,尤其熬制的时间越长,大米属于叫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淀粉,长时间的熬制以后,会导致淀粉葡萄糖链的断裂,容易导致单糖和双糖析出,这样升糖指数较快。所以,对于糖尿病病人,一般不建议患者吃稀饭,因为吃稀饭,所谓这一类的食物,升糖指数比较高,就是通常所说的由于单糖、葡萄糖或者是麦芽糖,被熬制出来以后升糖指数比较快,则容易导致餐后的血糖迅速升高,有时候升高的速度很快,导致了胰岛素分泌跟不上节奏,进而导致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病人,一般选择食物时,尽量选择升糖指数慢的食物,或者含糖量较低的食物,这样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对于米饭来说,做成蒸的米饭升糖指数要明显的低于熬制成粥以后的稀饭,升糖指数要低。而且食物进入体内以后,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类是长链的葡萄糖,长链的葡萄糖需要裂解,裂解以后形成单糖或者是双糖,才能够被体内吸收。而长链的糖就是所谓的淀粉,在体内是不容易被吸收的,所以尽量的少吃稀饭。
语音时长 02:17

2021-11-05

88961次收听

02:19
糖尿病可以中药治疗吗
糖尿病是否可以中药治疗,需要分阶段进行回答。对于一型糖尿病,它属于先天性的,需要长期补充胰岛素,这个时候中药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地位。对于二型糖尿病,是成年之后因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这种糖尿病,中药在整个糖尿病期间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主导或者说是辅助治疗作用。对于患糖尿病很多年,胰岛已经破坏很多了,不能够单纯用中药治疗,但是这类患者会有很多其他的症状,比如说阴虚火旺,比如说肾虚,比如说糖尿病足等等,这类患者可以用中药得到很好治疗。
多吃糖就一定得糖尿病吗?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吃出来的...
便秘是糖尿病患者的潜在危险
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便秘现象,认为便秘是个常见病,并不十分重视.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便秘并非小事一桩,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危害.用力排便时糖尿病患者血压会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并可能诱发视网膜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急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有什么遗传规律
临床上,很多疾病都有遗传的可能,遗传基本上是很多疾病产生的一大源头。那么对于糖尿病这种疾病来说,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疾病,那么糖尿病是否存在遗传的可能呢?据遗传学观点表明,因调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比较相关。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的基本临床表现是代谢紊乱症候群,就是平时说的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指的是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指的是消瘦。可能会出现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都出现。但是典型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人才会出现,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多。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仅仅是在查体中发现血糖的不同程度升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出现,比如会出现视力的改变,视物模糊、复视;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疼痛;女性容易出现泌尿系统和外阴瘙痒、炎症,一部分肥胖患者会出现进食后下一餐餐前的低血糖,多为午餐前低血糖;另外一部分肥胖的女性患者会出现排卵和妊娠困难。但也有极少数的患者会表现为特别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而发病,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31

59638次收听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糖尿病人要均衡膳食,三大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就要摄入均衡,富含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和纤维素高的一些食物,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活动量,来制定的饮食计划,定时定量。患者按照需要方案进行执行,饮食尽量的进行均匀搭配,比如说主食,要求粗粮、细粮搭配均衡,多种食物要多样化。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比较高的食物需要进食,蛋白质、一些豆制品以及优质蛋白,都要均衡搭配。生糖指数比较低的蔬菜可以多吃。另外就是水果,在两餐之间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两餐之间可以适量的选择,含糖量比较高的,含脂肪比较高的,尽量避免。
语音时长 01:38

2019-12-09

52469次收听

糖尿病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早期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一少包括体重下降。很多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提示血糖升高,甚至会有患者仅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问题、视力下降、糖尿病肾病、水肿或者蛋白尿等。还有一大部分病人表现为长期高糖导致的感染,比如有患者去治肺炎,治皮肤的疖肿,医生随手查血糖发现血糖升高,继而诊断为糖尿病,甚至有些人会在查冠心病的过程当中发现血糖升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经超过了10%,也就是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人是糖尿病。如此高的发病率,还有糖尿病带来的相应并发症,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带来致死致残风险的增加。所以在糖尿病的整个诊疗过程当中,早期识别、早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现在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糖尿病筛查意识的增强,很多病人并没有出现相应的症状,在体检过程当中发现。
语音时长 01:48

2019-11-13

56988次收听

01:55
糖尿病吃什么药
糖尿病治疗药物有促泌剂,双胍,糖苷酶抑制剂以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DPP-4酶抑制剂,还有SGLT-2。一、分为磺脲类促泌剂和非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包括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非磺脲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二、二甲双胍。三、包括阿卡波糖,也就是常见拜糖平和伏格列波糖。五、最新的一类口服药物SGLT-2,包括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和卡格列净。
甘油三酯偏高是为什么
引起甘油三酯升高大多数是由于先天性疾病,或者继发性原因而引起。一、先天性原因,由于先天性甘油三酯代谢基因产生了缺陷,所以表现为甘油三酯水平很高。正常人的甘油三酯水平可能只有1.7mmol/L,而有遗传性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可以达到10mmol/L。二、继发性原因,主要是与饮食有关。例如吃的油较多,尤其是吃火锅,第二天查血脂,甘油三酯往往会增高。如果吃的较素,甘油三酯就会降低。
语音时长 01:45

2019-06-11

61126次收听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对人体危害极大,它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血管病变。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肢体会麻木。心脏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的两大危害。得了这种病要定期监测血糖,平时要高纤维饮食,患病后最好选择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
02:02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糖尿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