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用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2-1354676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用药要根据糖尿病的类型来确定。

如果是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胰岛功能衰竭,所以必须胰岛素治疗,不能口服降血糖的药物,只有补充胰岛素治疗才能够控制血糖。妊娠糖尿病,不能口服任何降血糖的药物,以免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也必须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且建议用人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口服药包括磺脲类促泌剂,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老年人用磺脲类促泌剂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磺脲类促泌剂主要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比嗪,格列喹酮,格列本脲,其中格列本脲降血糖的作用最强,很易发生低血糖;还有是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当然包括二甲双胍肠溶片和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还有是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阿卡波糖,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控制餐后血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7
糖尿病多少是正常值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临床上,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3.9-6.1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的2小时血糖<7.8mmol/L。在诊断标准方面,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时,属于糖尿病前期;若空腹血糖≥7.0mmol/L时,则可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也是重要参考指标,糖尿病前期为7.8-11.1mmol/L,≥11.1mmol/L时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有关,也可能出现两者并存的情况。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疲劳乏力、皮肤瘙痒、便秘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使用中成药进行改善,比如津力达颗粒,能够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平稳调糖、减少血糖波动,促进血糖达标,有效改善糖尿病相关症状,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同时,它还能全面调脂、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还可以联合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西药,以更好地调节血糖,降低低血糖风险。患者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胰岛功能。
糖尿病人可以喝纯牛奶吗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病人是可以适量喝牛奶的,但不宜过量。糖尿病是一种由糖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腺的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纯牛奶富含蛋白质以及钙、铜等各种微量元素,利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质以及矿物质的补充。同时,纯牛奶含糖量相对较低,适量饮用一般不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大幅波动,所以糖尿病病人可以适量喝纯牛奶。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为主,主食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杂粮为主,适量进行体育运动,辅助症状的恢复。糖尿病患者建议应该及时前往专业的医院,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18

2022-06-09

17628次收听

糖尿病的人过性生活有传染性吗
糖尿病的出现已经是给不少的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比较糖尿病是很慢的一种危害大的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是要在多方面注意这种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的病,那么,患有糖尿病会传染给别人吗?下面听听专家的简单的介绍。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降糖的药物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有很多种,糖尿病患者具体应该应用哪种降糖药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选择降糖药需要根据糖尿病类型、高血糖类型、患者体形、年龄、有无其他疾病等因素具体分析。
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主要分为4个类型,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和遗传的相关性也是不同的,比如年青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是三代或者三代以上的家族发病史,就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但在临床上并不是很常见,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占95%左右。1型糖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并不是很大,主要的诱发因素是环境感染、饮食因素等诱发的发病。2型糖尿病虽然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但是具有家族聚集性,主要跟同一家族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相关,跟遗传的相关性也不是很大。另外还有妊娠期的糖尿病,指怀孕前没有糖尿病,但是在妊娠24-28周做唐筛时候发现糖尿病,跟遗传的关系也不大。
语音时长 01:23

2020-01-14

58387次收听

糖尿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出现口渴、多尿、体重减轻等疑似糖尿病的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针对糖尿病的检查主要是进行空腹血糖的检测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还可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这些检查都可以帮助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与肾脏有关系吗
糖尿病与肾脏之间有一定关系,主要是由于糖尿病会导致肾小管重新吸收能力受到影响,且肾脏微血管会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可导致肾脏损伤。具体来说持续性的高血糖会导致肾脏变得肥大,并诱发蛋白尿一类症状。另外,还有可能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吃什么可以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我们一般主张是低热量的饮食习惯,所谓的吃什么食物能够预防糖尿病,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糖尿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遗传因素,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大大增加的。第二,生活习惯,如果家族出现多个人肥胖、高血压等等类似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糖尿病的风险也是增加的,对于糖尿病高危的人群,我们并不说吃哪一种药物或者是食物去预防糖尿病,而是主张健康低热量的饮食习惯,中国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大庆研究,这也是在世界二型糖尿病预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就证明我们普通的人群通过热量限制,增加运动,就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甚至是预防将来的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说所谓预防糖尿病并不是要增加或者说多吃什么食物能够预防糖尿病。所谓的有些传言传说认为,像南瓜或者木耳、山药等等类似的食物,增加摄入能预防糖尿病,这种理念并不是非常的科学。我们认为在低热量多种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就能预防糖尿病,而不是增加摄入什么食物。
语音时长 01:49

2019-11-27

61885次收听

02:48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饮食要节制,这非常重要,尤其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高蛋白的饮食不要吃太多;第二,要运动,劳逸结合,不能总是坐着,久坐伤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总是坐着气血也会淤滞;第三,保持心情舒畅,有一个好的心态也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第四,如果糖尿病已经是前期,空腹血糖已经很高或者餐后血糖超过7点8mmol/L,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体质选择一些中药、药膳、膏方,防止进一步发展到糖尿病,也非常有意义。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目前,儿童糖尿病主要有两种,最常见的儿童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糖尿病,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主要是靠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有些儿童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进行高热量的饮食,同时运动量比较小,导致了一些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这些患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这些患者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积极减体重,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需要药物治疗糖尿病。但是糖尿病目前仍然是终身性疾病,一旦得了就需要终身用药治疗,是无法被治愈的。
语音时长 01:31

2019-06-13

52599次收听

01:38
糖尿病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一旦发现了糖尿病,建议患者一定不要恐慌,按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就可以。对于患者而言,首先要进行饮食上的控制。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均衡营养。另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适量运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增加一些运动量。同时糖尿病的患者还要进行血糖的监测,只有通过血糖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的血糖是否达标。才能了解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
01:55
糖尿病吃什么药
糖尿病治疗药物有促泌剂,双胍,糖苷酶抑制剂以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DPP-4酶抑制剂,还有SGLT-2。一、分为磺脲类促泌剂和非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包括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非磺脲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二、二甲双胍。三、包括阿卡波糖,也就是常见拜糖平和伏格列波糖。五、最新的一类口服药物SGLT-2,包括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和卡格列净。
02:53
糖尿病需要终身吃药吗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吃药。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现在,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控制血糖,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用药以后血糖就达到正常,就不用服药。如果不坚持用药,血糖得不到理想的控制,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可以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的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再严重感染以后,会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坏疽,后果非常严重。另外,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所以出现糖尿病以后,要遵医嘱坚持服药,避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包括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的下降。但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这些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很少,大部分病人都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如果在临床过程中,有部分人不明原因的乏力,反复的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时要注意警惕是不是有糖尿病的可能。
语音时长 00:57

2018-09-29

58136次收听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