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0-02-1460515次收听

语音内容:

首先根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类型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比如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需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疾病;如果是周围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一般治疗,减肥、控制体重、避免大量吸烟、饮酒以及多进食一些粗纤维类的食物,少进食一些油腻的食物。

第二、手术治疗,根据它狭窄的平面以及阻塞的因素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有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扁桃体切除、腭咽成形、舌根的射频消融还有舌根的部分切除,以及鼻咽部的病损切除、腺样体切除等等,所以说根据他的具体的因素,采取不同的这种手术方式。

还有一种经鼻正压通气呼吸机,睡眠的时候佩戴这种面罩,持续的正面给氧,保证在睡眠时候的身体充分的氧供应,减轻乏氧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这样的话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式,很多种,就不一一列举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一般早上容易犯困
早上容易犯困的原因有几种:一、头一天晚上睡眠时间短,早晨又起来的早,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容易犯困。二、头一天晚上睡眠质量不高,比如有不宁腿综合征、焦虑、抑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子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第二天容易犯困。三、到了老年之后,睡眠呈现打瞌睡状态,晚上睡不好而早晨也醒不过来。再有发作性睡病,白天不分时间、场合、地点,困倦上来了就想睡。四、器质性疾病,比如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激素缺乏性的疾病、有糖尿病,都可能会导致精神情绪的萎靡不振,犯困现象。
语音时长 02:38

2021-09-29

68308次收听

02:56
犯困浑身没劲怎么回事
犯困、浑身没劲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如果偶尔出现,可能是因为头一天没有睡好或熬夜。有时候可见于其他的疾病,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学习时会出现犯困、浑身没劲的情况。另外,可能是一个发作性睡病,它的特点是不分时间、场合、地点的睡。老是犯困、浑身没劲,也可能是见于全身的器质性疾病。糖尿病血糖过高或过低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患者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有焦虑、抑郁的时候,也会出现晚上睡眠不好、白天犯困、全身没劲的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做什么检查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鼻腔和咽喉检查,以及睡眠纤维鼻咽口径检查。1、多导睡眠监测,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的金标准。是在医院睡眠监测室连续监测一夜,监测7小时睡眠,以诊断有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2、鼻腔以及咽喉检查,确定或排除鼻腔有无结构畸形,比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以及腺样体肥大等情况。3、睡眠纤维鼻咽口径检查,以确定患者产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阻塞部,包括鼻腔、鼻咽、软腭、口咽,以及舌根部位。针对不同的阻塞部,要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是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26

63193次收听

02:3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何预防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通过减肥,尽量避免饮酒,避免使用安眠类药物,遗传因素的疾病及时治疗,进行预防。一、减肥。体重的控制,对于预防堵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意义重大。二、在睡前尽量避免饮酒。酒精的作用可以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三、睡前尽量避免使用安眠类药物,药物也可以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四、尽量侧卧睡眠。五、有家族性的遗传性因素,要进行及时的适当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预防是一个综合的方式,能够使狭窄、阻塞的上气道,保持足够的通气,从而达到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目的。
睡眠呼吸暂停会死吗
睡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呼吸暂停的问题,而经过近年来大幅度的宣传很多人都开始担心在呼吸暂停的时候会死亡。其实睡觉的时候呼吸暂停死亡的几率并不是十分高,所以在面对相关的症状的时候不需要过于担心,而应该积极的进行调节。具体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法,针灸治疗法,这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一定要注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何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可以治疗的,需要患者减肥,如果肥胖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疾病。患者还需要药物治疗,观察身体的症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戒烟戒酒,不要太累,这样对病情的好转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注意事项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注意要戒烟、戒酒,睡眠的时候尽量保持侧卧位的姿势,避免肥胖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很大原因是因肥胖造成。首先是针对自身肥胖,可以减肥,当患者的体脂减少,分布在颈部和腰部的体脂也会减少,会减少咽部的脂肪沉积,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努力达到咽腔地扩大。像扁桃体肥大或者鼻中隔偏曲或者长肿物,通过求助医生可以改变。患者要戒烟、戒酒,睡眠的时候尽量保持侧卧位的姿势,不要平躺,因为平躺对咽部肌肉松弛或者咽腔本来已经狭小的患者来讲,他们腭帆更加的松弛,与咽后壁贴的更紧,打呼噜可能会更响,通气阻塞的程度会加重。患者通过侧卧位和减肥,两种最普遍的病人最容易做到的事情着手,可以明显地减轻症状,甚至部分轻症的或中症的可以减轻或完全消失或阻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55

2019-07-10

53745次收听

睡眠呼吸暂停怎么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以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等非手术疗法来治,也可以佩戴口腔矫正器。但如果存在有扁桃体增生症状,就需要做扁桃体切除手术,必要时还可以对症做鼻腔手术以及舌成形手术。
女人为什么会打呼噜
很多女性朋友在睡觉的时候都会打呼噜,导致这种现象的生理性原因主要包括睡觉姿势不对,枕头过高或过低,身体肥胖以及抽烟喝酒;病理性的原因主要是鼻部疾病以及咽喉疾病。
晚上打呼噜怎么办
打呼噜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问题,对身边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打呼噜一直得不到治疗,对健康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想要解决打呼噜问题应该在睡觉的时候学会放松,使用正确的枕头,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还要做好减肥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正确睡姿。
如何检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检查方法也叫诊断方法,就是做睡眠呼吸监测。病人在睡眠的时候,通过仪器设备来监测病人平均每个小时有多少次呼吸暂停,暂停的持续时间是多久,暂停时候是否伴有缺氧来作出诊断。同时,给病人病情进行分级,观察轻、中、重级。如果是在更加完善的监测,可能还包括脑电图,可以评估病人的睡眠分期。因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会对病人睡眠质量有影响,所以也要评估睡眠质量。
语音时长 00:54

2018-09-21

55957次收听

睡眠呼吸暂停有什么危害
26周时,妊娠的并发症主要有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首先在孕26周时,属于妊娠中期,妊娠中期其对于妊娠状态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因此,大多数女性没有明显严重的并发症在此孕周发生,但有些女性尤其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包括高龄,既往有过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病史的孕妇,在妊娠26周,可能会发生异常的情况。一、妊娠糖尿病:一般正常的孕妇要在妊娠24到28周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即糖耐量检测。因为,在此孕周,胎盘分泌的激素,可起到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因此容易发生妊娠期的糖尿病,因此在妊娠24到28周要常规进行血糖监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容易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此时也要进行血压的检测,如果出现血压大于一百四九十毫米汞柱,要考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问题。三、其他疾病,包括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能在妊娠26周以后发生,因此要对26周以后的孕妇,做全面规范的产科检查。
语音时长 01:20

2018-09-21

52364次收听

01:2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什么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病人在睡觉的时候,会出现重度打鼾的表现。在患者打鼾的过程当中,会合并有频繁的呼吸暂停现象,而且会有比较明显的低氧血症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巨舌症以及下颌畸形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以对患者的很多的器官系统,都产生危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会出现过度日间嗜睡、夜间失眠、晨起头痛,以及智力减退等表现。如果长期不治疗疾病,患者可以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的症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必须是以患者出现的呼吸暂停,来诊断疾病的轻重程度,以及需要治疗的方式,而不是以打鼾的声音,来进行诊断。
03:15
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
睡眠呼吸暂停的出现,可以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广泛的。睡眠呼吸暂停,可以称为源头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引起人体出现多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就是可以损害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以导致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出现动脉硬化,从而引发高血压的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也可以引起患者出现血脂代谢的异常表现,可以使得患者出现高血脂;同时,睡眠呼吸暂停还会损害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可以引起糖尿病以及甲状腺方面的疾病出现。另外,睡眠呼吸暂停可以给患者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神经系统。睡眠呼吸暂停,会引起因为深睡眠的减少出现次日的嗜睡。严重的嗜睡,可以对患者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睡眠呼吸暂停还会导致其他方面代谢异常,比如高尿酸血症,出现蛋白尿,或者轻度的肾功能不全。
02:27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好的睡姿是什么样
睡眠姿势分为仰卧、侧卧或者是俯卧位等。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采用仰卧位的姿势,但这种姿势会加重打呼噜的情况;此外趴着睡觉虽然会缓解打鼾的问题,但却不利于胸廓的运动,影响通气。因此建议睡眠呼吸暂停征的患者采用侧卧睡眠的姿势,能够明显缓解打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