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可不可以中药治疗

发布时间:2021-12-3049645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是否可以中药治疗,需要分阶段进行回答。

对于一型糖尿病,属于先天性的,需要长期补充胰岛素,这个时候中药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地位。

对于二型糖尿病,是成年之后因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这种糖尿病,中药在整个糖尿病期间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主导或者说是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患糖尿病很多年,胰岛已经破坏很多了,不能够单纯用中药治疗,但是这类患者会有很多其症状,比如说阴虚火旺,比如说肾虚,比如说糖尿病足等等,这类患者可以用中药得到很好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饭后两小时血糖13.5严重吗
饭后2小时血糖13.5毫摩尔每升,如果复查血糖达到或超过13.5毫摩尔每升考虑是糖尿病,是比较严重的。血糖长时间增高会引起急性和慢性的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等,通过调整血糖等改善病情,症状比较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时候会出现肢体麻木等感觉功能障碍。如果出现糖尿病肾病,严重的时候需要透析治疗。糖尿病足发病的时候,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截肢治疗。明确有糖尿病的时候,建议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调整血糖。
语音时长 01:16

2022-06-09

14117次收听

03:03
成人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成年人的正常血糖值,一个是空腹血糖,一个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指的是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之间所测得的血糖。它的正常范围是三点九到六点一毫摩尔每升之间,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七毫摩尔每升,六点一到七之间称为空腹高血糖,就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餐后两小时血糖,指的是进餐的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所测得的血糖,称为餐后两小时。它的的正常范围是三点九到七点八毫摩尔每升之间,大于等于十一点一则诊断为糖尿病,七点八到十一点一之间称为糖耐量异常,也属于糖尿病的阶段。
糖尿病要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糖尿病要怎样才能检查出来,糖尿病现在已经不仅仅困扰了大部分的老年人,甚至现在的小年轻也慢慢出现了很多糖尿病的症状,这让很多上班族都担心不已。就是因为糖尿病要早治早好,所以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怎么样才能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得了糖尿病?
请问糖尿病者如何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运动呢?中医指出,糖尿病患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最佳。由于病情所限,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以低阻力,高重复性,低负重的为主。如游泳、快走、慢跑、骑脚踏车,切忌选择举重,伏地挺身,尤其是有视网膜出血者。
年轻人得糖尿病的症状
年轻人得糖尿病的症状其实与中老年人的糖尿病的症状差不多,患者会特别喜欢吃甜食,体重减轻,身体没缘由的疲惫无力,除此之外,口感,喝水多,尿多等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还有其他症状,如皮肤发痒,四肢麻木或尿中出现泡沫,这也是糖尿病的征兆。
什么原因得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多,比如生活工作压力大,或者是遗传因素。另外身体免疫力差,感染了病毒,或者是长时间的饮食不合理,这些都会诱发糖尿病,所以一定要注意从这些方面进行调理,预防糖尿病发生,有利于健康。
糖尿病如何分类
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这四大类。一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功能出现衰竭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二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应用障碍。一型糖尿病会出现胰岛细胞、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氢酶抗体阳性e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胰岛素治疗才可以,不能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而且需终身胰岛素治疗,一型糖尿病最常出现的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会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血糖一般可能慢慢的增高,当然有个别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出现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妊娠期糖尿病是怀孕期间血糖升高,因为怀孕期间对血糖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必须胰岛素治疗,不能口服任何降血糖的药物特殊类型讨论。包括迟发一型糖尿病还有免疫等因素导致的血糖升高。
语音时长 01:55

2020-02-13

63923次收听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肥胖、活动不足、饮食结构、精神神经因素以及病毒感染等。一、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二、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三、活动不足: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四、饮食结构: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五、精神神经因素: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六、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31

59281次收听

02:20
糖尿病治得好吗
糖尿病是一个比较难以根治的疾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当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胰岛功能已经损伤了75%,所以治疗的时候就比较难以根治,但是并不是说糖尿病不能治。有许多糖尿病病人,刚患有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损伤,但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让其吃中药,再配合胰岛素,可以把血糖控制到限制高血糖毒性,胰岛功能就会有所恢复,血糖又恢复正常;也有许多病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者中药治疗以后,几十年血糖都很稳定。
02:27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标准是指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者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点1mmol/L,也可以是随机血糖大于11点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人有明显“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只要一次血糖超过正常的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但是有的2型糖尿病没有症状,也就是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就需要两次测定的结果,都高于诊断值,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甘油三酯高吃什么药好
甘油三酯高一般可以吃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比如非诺贝特,烟酸类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如果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轻度升高,一般的医院正常值是1,7mmol/L,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比1,7mmol/L稍微高一点,不超过2mmol/L,轻度升高不需要吃药,患者应该首先调整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少吃坚果瓜子、少吃肥肉、奶油等油脂含量特别高的食物,要加强体育锻炼,一周至少锻炼150分钟的中等到高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两种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降低甘油三脂的水平,不需要吃药就可以自愈,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中度升高,就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首选非诺贝特,降低甘油三酯最有效、最常见药物,其次是烟酸类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也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如果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比如大于5,7mmol/L,就会有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尽快的到医院就诊,通过吃他汀类的药物或者贝特类的药物、烟酸类的药联合使用,迅速将甘油三脂的水平降低到安全水平,减少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25

2019-05-30

64411次收听

01:41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有遗传因素有关,糖尿病并不能遗传。值得注意的是,在糖尿病类型之中有一种糖尿病的类型称为MODY,医学名称是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和遗传有明显的关系,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MODY,它的发病特点是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上一代有糖尿病,后代得糖尿病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一般50%的后代会发生糖尿病,而且容易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所以又称为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01:47
糖尿病检查项目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这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血糖检测主要通过指尖血进行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需要患者到医院,三个月查一次。它代表了患者过去三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第二,OGTT实验,也称为馒头餐试验,主要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适合于初发的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时。第三,并发症检查。检查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下肢动脉、肌电图的检查,筛查糖尿病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症状严重吗
糖尿病的症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缓解,会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很可能会出现血压、血脂也随着逐渐上升,严重的会产生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这个疾病,患者必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致病原则,使糖尿病的病症及时的得到控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与长期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成的原因比较常见就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状态。高胰岛素的的情况下,可以导致大动脉、小动脉病变,小血管发生病变以后,血液不能有效的供应相对四肢的神经,神经就会病变、受到损害,会出现麻、凉、冷、痛的症状,出现手末梢或者脚的麻木、发凉、疼痛,以及感觉的减退,病人的感觉就像戴了一个手套,穿着一双袜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减退,对温度不敏感,在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烫伤。
语音时长 01:42

2018-12-21

5648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