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12-3082583次收听

语音内容:

临床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很多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原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有一类是非血液性疾病所继发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原发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会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血病、淋巴瘤也可以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继发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由于体内的自身抗体导致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病毒的感染可以继发淋巴系统的增殖,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年老体弱的病人、肝肾疾病、感染也常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抗甲状腺的药物、抗感染的药物也常可以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液五项检查哪些
血液五项检查医学上的全称叫血液检查五分类,血液检查五分类就是常说的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里面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在白细胞计数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检测手段,对白细胞的组成进行分类。白细胞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常见细胞,就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而淋巴细胞比值的升高,往往常见一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嗜酸细胞在人体患有一些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寄生虫等等的时候常见升高。嗜碱细胞的升高比较少见,一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或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可以看到嗜碱细胞的比例很明显的升高。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以看到显著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7163次收听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是什么原因
首先要知道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在出凝血检查里缩写为APTT,是反应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一个重要的筛查指标,偏高提示内源性凝血机能可能出现了异常的变化。检查测定的正常上限,如果延长三秒以上具有临床意义。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血友病所造成的,会引起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的延长。通过八因子含量的测定、八因子抗体的测定、八因子活动度的测定就可以诊断是否有血友病。如果是血友病引起的APTT延长,可以通过补充重组的八因子,有效的控制这个疾病。当然除了血友病之外,还有很多的药物,还有一些临床病理生理过程也会引起APTT的不同程度的延长。所以出现APTT延长,建议大家到血液科就诊。
语音时长 00:52

2021-12-30

60080次收听

白细胞高和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如果血常规的检查同时出现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要警惕有没有原发的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还是骨髓增殖性疾病,除此之外,一些慢性的白血病也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同时升高。骨髓增殖性疾病属于体内造血干组细胞的体细胞突变,主要是由于JAK2基因突变以后,导致骨髓生成血细胞的速度很明显的加快,而血细胞自身的破坏和凋亡又相对减慢,引起血细胞的堆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慢性白血病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血液的检查和骨髓的检查,也多数能够确诊,确诊以后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除了血液系统疾病以外,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比如一些严重的感染、应激等等。但是同时引起两个系统升高的情况是少见的,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大家首先到血液科就诊。
语音时长 00:58

2021-12-30

84363次收听

失血过多表现
失血过多可能会造成休克,此时失血量超过1500ml,这是失血最严重的症状,休克状态下患者意识丧失,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产生,四肢厥冷、皮肤可出现蓝紫色瘀斑。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状态。因为休克状态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缺血缺氧就会造成意识障碍,影响脑功能,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对重要的器官出现一些不可逆性的危害。人体血容量是4000-5000ml,如果是一种慢性失血,患者一般只是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悸,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如外伤性出血、大手术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人体会出现血压极速下降,四肢阙冷,脉搏细速,重要脏器衰竭而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短时间的失血状态,根据失血量的多少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轻度失血症状不会很典型,例如献血400ml以内的情况下,并不是出现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失血超过800ml,人体就会感觉到一些不适症状了,主要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面部明显苍白、唇部发白、手脚温度明显降低。失血继续加重,超过1500ml的情况下,由于血液的丢失会导致体循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此时就会进入休克状态,刚开始表现为烦躁易怒,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逐渐的出现意识的淡漠、谵妄、抽搐、昏迷等情况。
语音时长 02:11

2021-12-30

65905次收听

02:56
失血过多症状
失血过多可能会造成休克,此时失血量超过1500ml,这是失血最严重的症状,休克状态下患者意识丧失,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产生,四肢厥冷、皮肤可出现蓝紫色瘀斑。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状态。因为休克状态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缺血缺氧就会造成意识障碍,影响脑功能,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对重要的器官出现一些不可逆性的危害。人体血容量是4000-5000ml,如果是一种慢性失血,患者一般只是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悸,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如外伤性出血、大手术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人体会出现血压极速下降,四肢阙冷,脉搏细速,重要脏器衰竭而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短时间的失血状态,根据失血量的多少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轻度失血症状不会很典型,例如献血400ml以内的情况下,并不是出现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失血超过800ml,人体就会感觉到一些不适症状了,主要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面部明显苍白、唇部发白、手脚温度明显降低。失血继续加重,超过1500ml的情况下,由于血液的丢失会导致体循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此时就会进入休克状态,刚开始表现为烦躁易怒,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逐渐的出现意识的淡漠、谵妄、抽搐、昏迷等情况。
01:47
血液分析五分类查什么
血液分析五分类就是临床上常说的血常规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五类检查。白细胞分五类,也就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还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引起。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常见于一些病毒的感染,或者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嗜酸细胞比值升高常见于一些过敏性的疾病,过敏性的皮炎、鼻炎、哮喘、寄生虫也可以引起。嗜碱细胞比值升高的情况比较少见,多见于一些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02:59
同型半胱氨酸高怎么降下来
同型半胱氨酸高,增多,主要是由于缺少维生素,或是服用某些药物,或者是某些疾病状态,或者是吸烟等问题引起。当然也有代谢性的或者是先天性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人,这样的病人实际上占比非常少。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多,多数情况下有可能还是进食的蔬菜类比较少,造成叶酸减少或者是维B12缺乏。可以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6、维生素B12这样的药物,来改善同型半胱氨酸。但是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讲,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少吃增高血脂的食物。同时增加富含叶酸的的绿色蔬菜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以及戒烟戒酒。
03:03
血小板压积偏高是什么病
血小板的压积偏高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单纯的血小板的压积偏高实际上意义并不是太多的,血小板压积偏高其实反映的还是血小板的总量会偏多一点。如果是生理性的原因,一般是进食了过多油腻食物,或者是经常的熬夜,造成了机体一些紊乱。这些时候都是可能会存在血小板压积偏高的情况。如果是疾病方面,除感染性疾病以外,像一些肿瘤性疾病,还有像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有出血的问题,比如活动性的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或者是慢性的消化道的失血,也都会出现血小板压积偏高这样的情况。
03:10
氧饱和度正常值范围
通过血气做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是下氧分压为80到100mmHg,当低至80mmHg的时候,就认为存在缺氧。一型呼吸衰竭是定在低于60mmHg的时候,但如果同时二氧化碳的潴留情况达到50mmHg的时候,为二型的呼吸衰竭。出现了氧饱和度下降甚至达到了呼吸衰竭情况时可以通过监护仪的指脉氧来监测整个的疾病的变化过程。动脉血气分析的检测给病人还是带来创伤,因此一天最多测一至两次或者根据病人病情变化来监测。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会利用了监护仪上的指脉氧来做监测。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是如何引起的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偏高,提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无力症,可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等,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疾病,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中血小板存在的体积大小不等的现象,定量反应血小板体积大小的抑制性参数,该参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成正相关。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能够反映人体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和代谢情况,及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情况。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若血小板计数PLT减少,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升高,则与免疫作用导致的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有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高。所以,如果在血常规中发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的分布宽度降低,也要结合血液中的其他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甚至可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把外周血的血液情况和骨髓中的血液形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语音时长 02:23

2021-07-09

102055次收听

红细胞偏低、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红细胞偏低、白细胞偏高可能表示患者贫血或者被病原体感染了,具体分析如下:
血红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红细胞如若出现偏高的现象本来就是异常的,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是大家也会关心所引发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和烧伤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严重腹泻而导致的,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也可能是因为患有疾病而导致。
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是什么意思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不能直接算出来的,通过间接计算可以算出来,这个值偏低一般是患者身体存在贫血,正常参数值范围不能低于82但不能超过100,平均红细胞体积不论是降低还是升高,都是身体存在贫血疾病的表现。
我们平时生活中,如何呵护辛勤的血液系统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造血系统非常完善,有各种机制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并且为全身各器官提供保障。但我们也应该了解血液系统的一些特点,在生活中自我调理,远离血液系统疾病。下面多方面的介绍一下血液系统。
患者出现什么不适表现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骨髓、肝脾淋巴结属于造血器官。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肝脾:肝脾也有造血功能(而且脾肿大尚有破坏血小板作用),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时(如骨髓纤维化)肝脾代偿性造血引起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