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嗜酸性细胞浸润

发布时间:2021-05-2084617次收听

语音内容:

嗜酸性细胞浸润,也就是指嗜酸性细胞增多。比如单纯性肺嗜酸性细胞浸润症,就是指肺部组织因为感染蛔虫等寄生虫后出现过敏反应,或者是因为呼吸道接触某些过敏源比如花粉,以及真菌等,引起呼吸道发生过敏反应后,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

人体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后,大多数是因为发生过敏反应引起。需要配合结合临床症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后,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对哪种物质发生了过敏。确诊后积极对症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抗过敏治疗。如果是感染寄生虫引起,还需要使用打虫药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的,在全血里面有70%是血浆,30%左右是血细胞。血浆中含有各种的电解质、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等。血细胞是由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这些细胞成分和血浆混合在一起,组成了血液,主要功能一个是氧气的输送,红细胞有携带氧气的能力,在肺脏中和氧气结合,在组织中和氧气分离,把氧输送给正常组织,完成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浆中有丰富的电解质,有丰富的身体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随着血液循环把这些电解质养料,输送到组织里面去,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血液还会把身体产生的废物,带到肝脏、带到肾脏,通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语音时长 00:53

2021-12-30

61447次收听

血凝是什么
在临床上血凝的正规叫法是血液凝固,指的是血液由流动的状态变为凝固状态的生理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涉及到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两大凝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问题都会导致血液凝固延迟。外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在创伤、血管内皮受损、胶原暴露,可以继发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是凝血因子Ⅻ继发的凝血过程,中间还有很多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液凝固延迟,临床上叫凝血机能障碍。临床表现就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比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而且很不容易控制。在手术中出现凝血机能的障碍,手术就会遭到风险。一部分病人在没有创伤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凝血因子的减低或者是活性的减低,引起凝血过程延迟。比如血友病,造成深部的血肿,或者由于深部的出血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97290次收听

血常规如何看细菌感染
临床上不是所有的细菌感染都会引起血常规的变化,也就是很多的病人虽然出现了感染,但是血常规可能不会有显著的改变。但是一般从规律上来说,出现了细菌的感染,往往可以看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这个是细菌感染最常引起血常规的变化。因为这些改变在很多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中都能见到。比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就常见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在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或者使用一些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也常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所以出现这些变化以后,建议患者朋友还是到医院就诊,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当然最常见的部位还是以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感染最为多见。
语音时长 00:58

2021-12-30

94730次收听

引起血小板低原因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00-300)×10^9/L,低于100×10^9/L就是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第一,药物因素的影响,如流感病毒感染以后病人发热,有些人用了消炎止痛药物、退烧药物氨基比林,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此外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这属于少见的药物副作用。第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内于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被大量破坏后导致数量明显减少。第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此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都会明显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有关系,骨髓造血异常的情况下,巨核细胞不能正常的生产血小板了,所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且可能出现不成熟的巨大血小板的情况。第四,白血病,也称为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此时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以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都会明显减少,但是白细胞增多。第五,环境刺激因素或者说有毒物质造成的,如苯、甲醛、二甲苯、环磷酰胺等长期作用下,造成骨髓内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过程受阻,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就会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第六,一些疾病造成血小板减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
语音时长 01:51

2021-12-30

101306次收听

02:56
失血过多症状
失血过多可能会造成休克,此时失血量超过1500ml,这是失血最严重的症状,休克状态下患者意识丧失,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产生,四肢厥冷、皮肤可出现蓝紫色瘀斑。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状态。因为休克状态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缺血缺氧就会造成意识障碍,影响脑功能,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对重要的器官出现一些不可逆性的危害。人体血容量是4000-5000ml,如果是一种慢性失血,患者一般只是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悸,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如外伤性出血、大手术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人体会出现血压极速下降,四肢阙冷,脉搏细速,重要脏器衰竭而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短时间的失血状态,根据失血量的多少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轻度失血症状不会很典型,例如献血400ml以内的情况下,并不是出现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失血超过800ml,人体就会感觉到一些不适症状了,主要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面部明显苍白、唇部发白、手脚温度明显降低。失血继续加重,超过1500ml的情况下,由于血液的丢失会导致体循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此时就会进入休克状态,刚开始表现为烦躁易怒,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逐渐的出现意识的淡漠、谵妄、抽搐、昏迷等情况。
01:35
血红蛋白由什么组成
血红蛋白作为一种蛋白质,是由α、β两类的肽链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在人体中主要的功能是发挥携氧的功能,还有储备铁的功能。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容易和氧结合,也容易与氧分离。在肺泡里面,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完成气体的交换,使乏氧的红细胞变为携氧的红细胞,通过血流转运到组织中。在组织中血红蛋白非常容易和氧脱离,把氧释放给组织细胞,完成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其次,血红蛋白还是含铁的蛋白,可以和铁结合,也是体内铁的重要储备蛋白质。
02:55
血常规白细胞偏高一点点怎么办
血常规偏高一点点,通过半个月或者是一个月以后的复查,如果恢复正常,说明问题是暂时性的,不需要过多关注。如果持续增多,再做深入的检查。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到10×10^9/L,超过了10×10^9/L,就是偏高了。白细胞里面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还有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再有可能有异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轻度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偏高,可能是自身病毒感染,或周围朋友、家人有上呼吸道感染。单核细胞轻度增多,也反映了病毒感染。
02:55
血常规血白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10×10^9个/L,一般认为白细胞小于2×10^9个/L的时候,就是一个偏低的状态。白细胞偏低最常见的应该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在1.5×10^9个/L以下的时候,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应该是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感染。还有药物性的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中性粒细胞低到了1.0×10^9个/L以下,还要考虑,粒细胞减少是不是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引起的。
02:59
血色素高是什么意思
血色素就是血红蛋白,可反映血红蛋白的数量。血红蛋白高的原因有很多,有反应性,还有继发性、原发性。一般情况下,血液浓缩的时候可引起血红蛋白升高,像空腹采血,还有一些病理的血液浓缩,或者是循环血流量不够,都可以出现血液浓缩,出现血红蛋白偏高。此外,像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以及肺心病的病人,长期处在一种缺氧的模式,需要吸收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养料,血红蛋白也会增多。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是偏高的,再有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全血粘度1和5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全血粘度1和5偏高,一般是因为饮食不当,吃了过多含油脂和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导致身体摄取脂肪和胆固醇过多。如果平时运动量过少,缺乏运动,就会摄取的脂肪和胆固醇不能够及时分解和排泄,长期积存在血液中,慢慢的就会引起血脂升高,导致全血粘度偏高。做血脂检查,如果发现全血粘度偏高,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尽量清淡饮食。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促使身体内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避免引起血管粥样硬化,容易引起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0

64687次收听

血黏
血液粘稠度过高,其主要症状表现在患者在晨起时头晕,吃过早饭后缓解,尤其是在晚饭过后精神会达到最佳状态。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在午后犯困而无法自行控制,在适当休息后即可缓解。而视力突然模糊也是血液粘稠度过高主要症状。
献血小板有什么好处
捐献血小板是一项公益的活动,它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捐献者自身也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刺激骨髓造血,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且捐献完后血小板可很快恢复正常。
献血后应该注意什么
献血后,需按压伤口五分钟左右,同时避免伤口接触到水引发感染。此外,建议献血者多注意休息,以及多吃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叶酸的食物,帮助血细胞更好的生成,同时短期内不要喝浓茶,半年内也不建议再次献血。
什么是淋巴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其正常值,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率增加的时候,说明机体受到了感染,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所致。淋巴细胞在人体中具有很强大的作用,不仅能够防御病毒的侵袭,还具有免疫的作用,而在临床上淋巴细胞百分比率,是化验血常规必须检测的项目。
血液病有哪些症状
血液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贫血、突发性出血、黄疸、脾肝肿大。患者可能会突然感觉头晕、胸闷,严重的还会突然性流鼻血或者发现脾肝变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赶快去医院检查。预防血液病一般是需要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