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嗜酸性细胞浸润
发布时间:2021-05-2084617次收听
语音内容:
嗜酸性细胞浸润,也就是指嗜酸性细胞增多。比如单纯性肺嗜酸性细胞浸润症,就是指肺部组织因为感染蛔虫等寄生虫后出现过敏反应,或者是因为呼吸道接触某些过敏源比如花粉,以及真菌等,引起呼吸道发生过敏反应后,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
人体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后,大多数是因为发生过敏反应引起。需要配合结合临床症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后,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对哪种物质发生了过敏。确诊后积极对症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抗过敏治疗。如果是感染寄生虫引起,还需要使用打虫药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语音内容:
嗜酸性细胞浸润,也就是指嗜酸性细胞增多。比如单纯性肺嗜酸性细胞浸润症,就是指肺部组织因为感染蛔虫等寄生虫后出现过敏反应,或者是因为呼吸道接触某些过敏源比如花粉,以及真菌等,引起呼吸道发生过敏反应后,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
人体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后,大多数是因为发生过敏反应引起。需要配合结合临床症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后,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对哪种物质发生了过敏。确诊后积极对症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抗过敏治疗。如果是感染寄生虫引起,还需要使用打虫药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清铁正常值是多大

血清铁的正常值,成年男性是11~30μmol/L,女性是9~27μmol/L。不同的年龄阶段,血清铁也有比较大的波动。比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具有一定的差距。一般血清铁的降低更常见于铁缺乏,比如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这时候补充含铁的药物或者是食物,多数血清铁能迅速的恢复到正常范围。而血清铁升高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铁过载情况,在一些感染性的疾病,长期慢性的肝肾功能衰竭疾病,包括一些使用含铁的药物引起的铁过载,反复的输注红细胞引起的铁过载,都能引起血清铁的升高。发现血清铁升高以后,临床上要做一些鉴别,找到引起血清铁升高的原因。在一部分病人铁过载比较重引起了贫血,引起了脏器功能损害,必要时候还要进行去铁治疗。
输血完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第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也就是一般常说的一些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皮肤上出现一些红疹、风团,这和输注的血液中含有一些异体的抗原有关系,这个抗原所继发的一些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身体变化。第二,溶血性反应,最常见的还是血型错配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现在临床上通过ABO血型和Rh血型两套血型系统的鉴定,出现血型错配的概率已经很低。但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长期输血的病人,移植以后出现血清转换的病人,还有一些熊猫血型的病人由于血型不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错配的问题,导致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就可以表现为突然的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甚至因为是溶血危及病人生命。除此之外,一些少见的输血的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的特发性肺水肿,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都很低。
异常凝血酶原正常值

异常凝血酶原是在肝脏合成异常情况下的结形成的一种物质,特别是在体内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肝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凝血因子,就合成了一种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所以异常凝血酶原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过程中,凝血酶原前体未完全羧化而形成的异常产物,没有凝血功能。目前临床上异常凝血酶原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正常值应该<20μg/L,定性检测应该是阴性的。异常凝血酶原增高见于90%以上的肝细胞肝癌,可高达900μg/L,40%-50%转移性肝癌也会有异常凝血酶原的升高。异常凝血酶原升高的情况下,肝功能出现了问题,除了肝癌之外的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也可能存在异常凝血酶原的轻度偏高情况。此时一定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胆系统CT或彩超检查,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来综合分析判断原发病,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高度怀疑肝癌的情况下,需要尽快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分期、肝癌的类型等作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异常凝血酶原如果高于正常值,可能会影响凝血过程,因为正常的凝血因子合成受阻,此时有出血倾向,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的内出血、大出血等。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外源性补充凝血因子,使用凝血药物等进行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引起血小板低的原因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00-300)×10^9/L,低于100×10^9/L就是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第一,药物因素的影响,如流感病毒感染以后病人发热,有些人用了消炎止痛药物、退烧药物氨基比林,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此外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这属于少见的药物副作用。第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内于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被大量破坏后导致数量明显减少。第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此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都会明显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有关系,骨髓造血异常的情况下,巨核细胞不能正常的生产血小板了,所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且可能出现不成熟的巨大血小板的情况。第四,白血病,也称为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此时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以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都会明显减少,但是白细胞增多。第五,环境刺激因素或者说有毒物质造成的,如苯、甲醛、二甲苯、环磷酰胺等长期作用下,造成骨髓内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过程受阻,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就会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第六,一些疾病造成血小板减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正常范围是什么

白细胞正常的范围是4~10×10^9个/L,这是成人的标准。那么新生儿和儿童是比例会略高一点,新生儿的正常范围是15~20×10^9个/L,儿童是在5~12×10^9个/L。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白细胞的一个偏高,或者是白细胞的减低。白细胞里边也包括了五类细胞,所以,泛泛的去讲,白细胞升高或减低其实是很不清楚的。因为白细胞里边,最主要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它的占比是50%~70%。淋巴细胞,它的占比是20%~40%,单核细胞占比是3%~8%,嗜酸细胞应该是小于0.5×10^9个/L,也就是说在5%左右的比例。嗜碱细胞的比例就占比更低了,一般是小于1%的比例。所以白细胞的异常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和淋巴细胞的异常,所以当讲白细胞增多的时候,应当去讲其中是粒细胞增多还是淋巴细胞增多。那么在白细胞减少的时候,也应该是去讲,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还是淋巴细胞的减少,那么这两类细胞的变化,最主要的也是和感染性疾病相关。粒细胞的增多,最主要是和细菌感染相关的。淋巴细胞的增多,淋巴细胞的减少以及粒细胞的减少,也是主要是和病毒感染相关。当粒细胞减少,也可以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说,免疫系统疾病也会侵犯到骨髓,引起粒细胞的异常,以及红细胞、血小板异常。服用药物的时候,也会引起粒细胞的减少。再往后再看,单核细胞的异常,单核细胞的增多也是和病毒感染相关性会更大一些。嗜酸细胞的增多主要是会和过敏,和皮炎的关系会更大一点,还有寄生虫的关系会更大一点。

白细胞高会有什么危害
白细胞升高的危害,要看引起白细胞升高的具体病因。白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性感染。感染所带来的症状就是发热,还伴有感染部位特有的临床症状,如肺部感染会有咳嗽、咳痰、喘息;消化道感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导致细菌入血,导致血流性感染,甚至败血症。白细胞升高还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常见急慢性白血病,需要紧急化疗干预。其他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白细胞升高,常见于一些大的手术创伤,只要去除病因,白细胞多数可迅速回落到正常范围。

血常规血白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10×10^9个/L,一般认为白细胞小于2×10^9个/L的时候,就是一个偏低的状态。白细胞偏低最常见的应该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在1.5×10^9个/L以下的时候,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应该是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感染。还有药物性的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中性粒细胞低到了1.0×10^9个/L以下,还要考虑,粒细胞减少是不是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引起的。

血清尿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清的尿素,更多的是用尿素氮指标来反映,其最常用于反映的是肾功能指标。此时,联合应用的还有血清肌酐的指标,来反映肾脏的功能。因为尿素和肌酐一样,都是毒素的一个代表,其他的情况像高蛋白饮食和消化道出血,都和血清的尿素增高有关系。当大量高蛋白饮食时,特别是食用大量的鸡肉、鸭肉,还有一些其他的猪肉、牛肉、羊肉,以及鱼肉时,转化成尿素会较多。当消化道出血时,由于出血的物质经过肠道的吸收,在肝脏转化成尿素,也会看到血清的尿素会有明显的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0是什么意思

做骨穿疼吗
一般骨穿有轻微的疼痛感,但不会特别明显,有时会伴有局部酸胀的感觉。骨穿就是骨髓穿刺,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诊断技术。在骨穿的过程中,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能给做骨穿的患者减轻痛苦。因此,患者在骨穿的过程中,需要跟术者进行良好配合,这样避免在骨穿时造成不必要的副损伤,同时也能够比较精准的采集到疾病诊断所需要的样本。对于诊断技术不用过度紧张,只要和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诊断操作过程是比较快、比较顺利的,也能给疾病提供非常好的样本和对疾病的诊断,起到非常好的帮助。
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白细胞偏高是指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细胞,主要负责抵抗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身体对感染、炎症、应激或其他疾病状态的一种反应。
环孢素最少吃多长时间
环孢素是属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在进行大型手术或者是器官移植前需要服用环孢素。服用量与身体的体重有着明显的相关,每千克以15毫升为主。在进行手术前,至少需要吃一周左右的环孢素,这样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