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有褐色分泌物怎么办?

怀孕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是先兆流产、宫颈病变或正常生理现象,需根据孕周和伴随症状判断。关键处理包括卧床休息、就医检查及针对性治疗。
1.先兆流产
孕早期褐色分泌物伴随下腹坠痛,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或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需立即就医进行HCG和孕酮检测,超声确认胚胎存活情况。治疗包括肌注黄体酮(如黄体酮注射液20mg/日)、口服地屈孕酮(10mg/8小时),严重者需住院静脉输注间苯三酚。卧床时建议采用左侧卧位,避免提重物和性生活。
2.宫颈因素
孕中期分泌物可能由宫颈息肉、糜烂或阴道炎引起。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接触性出血,分泌物检测能鉴别细菌性阴道病(甲硝唑栓剂治疗)或念珠菌感染(克霉唑阴道片)。宫颈息肉出血需在孕14周后行电切术,术前需评估胎盘位置。日常避免使用阴道冲洗器,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
3.生理性出血
受精卵着床出血多发生在受孕后10-14天,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胎盘边缘窦破裂常见于孕晚期,出血量少且无腹痛。这两种情况需观察体温和胎动,补充维生素E(100mg/日)和叶酸(0.4mg/日)。可食用阿胶糯米粥(阿胶10g+糯米50g)调理,避免生冷食物如螃蟹、苦瓜。
出现褐色分泌物需记录出血量(用护垫片数计量)和颜色变化。无论孕周均建议完成超声检查,排除宫外孕或胎盘早剥。出血期间暂停孕妇瑜伽等腹部受力运动,每日监测血压(不超过140/90mmHg)。保持外阴清洁用温水冲洗即可,慎用卫生护垫以免滋生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