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OR胃癌?教你几招自我辨别!

胃炎与胃癌可通过症状持续时间、疼痛特征及伴随症状初步辨别,但确诊需胃镜检查。胃炎多表现为间歇性上腹隐痛、反酸,胃癌则可能出现持续疼痛、消瘦及黑便。
1. 症状差异
胃炎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灼痛、饱胀感,进食后加重,可能伴随打嗝、恶心。疼痛多为阵发性,服用抑酸药可缓解。胃癌早期症状类似胃炎,但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隐痛,体重快速下降,部分患者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
2. 病程进展特征
急性胃炎发作常与饮食不当相关,3-5天症状缓解。慢性胃炎症状反复但总体稳定。胃癌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普通胃药效果差,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40岁以上新发消化不良症状需警惕。
3. 高风险信号识别
胃癌高风险表现包括:无诱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下降10%)、进行性吞咽困难、腹部包块。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这些症状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
4. 必要检查手段
胃镜检查是金标准,能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并取活检。怀疑胃癌时需结合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CT检查明确有无转移。幽门螺杆菌检测、肿瘤标志物CA72-4检测有辅助诊断价值。
5. 日常监测方法
记录症状变化频率,每月测量体重。慢性胃炎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发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需缩短复查间隔。居家检测可观察大便颜色,突然变黑或带血立即就医。
任何持续两周以上的胃部不适都建议尽早就诊,特别是伴随消瘦、贫血症状时。胃镜检查能有效鉴别胃炎与胃癌,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及时筛查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