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宫颈癌疫苗能有效预防HPV病毒感染,接种前后需注意禁忌人群、时间安排及常见副作用处理。主要事项包括避免孕期接种、完成三剂次接种程序,副作用多为局部红肿或低热。
1. 接种前注意事项
接种前需确认自身健康状况。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急性发热患者应暂缓接种。备孕女性及孕妇不建议接种,若接种后发现怀孕需暂停后续剂次。建议接种前进行HPV检测,但阳性结果并非接种禁忌。月经期可正常接种,但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不适感加重。
2. 接种程序规范
国内批准的疫苗需完成三剂次接种。二价疫苗按0-1-6月程序,四价和九价疫苗按0-2-6月程序。首剂与第二剂间隔不得少于4周,第三剂与首剂间隔不少于5个月。接种部位首选上臂三角肌,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若因特殊情况中断接种,无需重新开始,补足剩余剂次即可。
3. 常见副作用应对
约20%接种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可用冷敷缓解。5%-10%可能出现低热(<38.5℃),建议多喝水、物理降温。全身反应如头痛、肌肉酸痛通常2-3天自行消退。极少数可能出现晕厥,接种后避免立即剧烈运动。若出现荨麻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4. 特殊人群处理
哺乳期女性接种需谨慎权衡利弊。免疫缺陷患者可能产生抗体滴度较低,但不影响接种安全性。接种后建议避孕至完成全部剂次,若意外怀孕应暂停接种。疫苗保护期约6-10年,目前不推荐加强接种。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疫苗未覆盖所有高危型HPV。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但需注意其保护率并非100%。完成接种后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风险行为。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TCT联合HPV检测。疫苗副作用多数轻微短暂,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0.1%,不必因担忧副作用而拒绝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