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黄体破裂

妇科编辑 医普小新
209次浏览

关键词: #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妇科急症,典型表现为突发下腹剧痛,伴随阴道出血或晕厥,需立即就医。判断依据包括月经周期中后期突发疼痛、盆腔检查压痛及超声检查确认。

1. 症状识别

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第20-26天,突发单侧下腹撕裂样疼痛是典型特征。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部或肛门,50%患者伴有阴道点滴出血。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与宫外孕症状相似需鉴别。记录疼痛发作时间、月经周期天数及伴随症状对诊断至关重要。

2. 体格检查

妇科双合诊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患侧附件区明显压痛。腹部触诊呈现肌紧张和反跳痛时,提示可能存在内出血。血压低于90/60mmHg、心率超过100次/分钟需警惕失血性休克。居家自测可采取屈腿侧卧体位,疼痛加剧提示腹膜刺激征。

3. 医学检查手段

阴道超声是首选检查,可显示盆腔积液和卵巢异常回声。血HCG检测排除宫外孕,血红蛋白动态监测判断出血程度。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可确诊腹腔内出血,但现代医疗中已被超声替代。急诊条件下CT扫描能快速评估出血量。

4. 高危因素评估

存在剧烈运动、同房撞击史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增加。服用抗凝药物患者黄体期需避免腹部受压动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黄体壁较薄,跳绳、瑜伽扭转动作可能诱发破裂。试管婴儿促排卵周期后黄体囊肿较大,破裂风险升高3-5倍。

黄体破裂起病急骤,从疼痛发作到休克进展可能仅需2小时。月经周期后半段出现不明原因下腹痛应立即平卧,呼叫急救车转运。确诊后轻度出血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腹腔镜止血,延迟就医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