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多汗、体重下降和易怒。病因涉及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等,治疗需药物控制、放射性碘或手术干预。
1. 甲亢的核心症状
甲亢患者常见症状为心跳加快、怕热多汗、食欲增加但体重下降、手抖和情绪波动。部分人出现甲状腺肿大或眼球突出。这些症状源于甲状腺激素加速身体代谢率,导致各系统功能亢进。症状轻重与激素水平相关,严重者可引发甲房颤或心力衰竭。
2. 主要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占20%发病率,有家族史者风险增高。自身免疫异常是主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会错误攻击甲状腺。环境诱因包括高碘饮食、精神压力或病毒感染。妊娠期激素变化也可能诱发甲亢,少数由甲状腺结节或肿瘤引起。
3. 临床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血液检测游离T3、T4和TSH水平确诊,TSH降低伴T3/T4升高是典型指标。甲状腺超声可评估肿大程度,放射性碘摄取试验能鉴别病因。疑似Graves病患者需检测TRAb抗体,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4. 三种治疗方案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需持续服用12-18个月,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白细胞。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复发患者,但可能造成永久性甲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适合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需终身补充甲状腺素。治疗期间应避免海带等高碘食物,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
5. 日常管理要点
保持低碘饮食,限制紫菜、虾皮等海产品摄入。选择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悸。建立规律作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情绪。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出现发热咽痛需立即就医排查粒细胞缺乏。
甲亢需长期规范治疗,未经控制可能损害心脏和骨骼系统。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妊娠女性更要严格监控激素水平。出现突眼症状需联合眼科治疗,突然加重的症状提示甲亢危象可能,须急诊处理。通过系统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