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发烧了怎么办如何退烧

月子里发烧需警惕产褥感染,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是首要措施。退烧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干预及病因治疗,哺乳期用药需遵医嘱。
1. 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是最安全的退烧方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酒精擦浴,以防经皮肤吸收影响哺乳。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多饮温水补充体液。
2. 药物选择
对乙酰氨基酚是哺乳期首选退烧药,单次剂量500mg,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布洛芬也可短期应用,但需避开产后前3天出血高风险期。禁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新生儿瑞氏综合征。
3. 病因治疗
乳腺炎需排空乳汁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氨苄每次500mg每日3次。产褥感染常需静脉输注青霉素联合甲硝唑。泌尿系统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程7-10天。
4. 哺乳调整
细菌感染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服用甲硝唑后需暂停哺乳12小时。体温超过38.5℃时乳汁钠含量升高,建议暂时挤出丢弃。
5. 饮食调理
增加维生素C摄入,每日进食猕猴桃2个或鲜枣10粒。小米南瓜粥易消化且含锌元素辅助退烧,避免高脂肪汤水加重乳腺堵塞。
出现寒战、脓性恶露或持续高热39℃以上,需立即急诊处理。产后免疫力低下易进展为败血症,血常规+CRP检查应作为发热常规筛查。保持会阴伤口干燥,每2小时更换产褥垫预防逆行感染。
月子发烧关乎母婴健康,不可自行滥用退烧药。物理降温同时记录体温曲线,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发热规律、伴随症状及哺乳情况。及时规范的抗感染治疗能有效避免产后并发症,多数患者经治疗3天内体温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