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表现、症状及诊断标准

焦虑症的表现主要包括过度担忧、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诊断需符合持续6个月以上且影响社会功能的标准。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有情绪症状、躯体症状、认知症状、行为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情绪症状:
焦虑症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过度担忧,这种担忧往往与实际威胁不成比例。典型表现为对日常事务的灾难化预期,如担心家人安全或工作失误,伴随难以控制的紧张感。部分患者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惊恐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2、躯体症状:
躯体不适是常见就诊原因,包括心慌、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以及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表现。肌肉紧张会导致肩颈酸痛或全身颤抖,消化系统可能出现恶心、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存在呼吸急促、窒息感等呼吸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反复出现但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认知症状:
患者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工作效率下降或学习能力降低。典型特征包括对自身症状的过度关注,如将心悸误解为心脏病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现实解体或人格解体体验,感觉周围环境不真实或自我意识分离。
4、行为症状:
回避行为是主要特征,患者会刻意躲避引发焦虑的场景,如社交场合或密闭空间。安全行为表现为反复检查、过度准备等补偿性动作,如频繁测血压或携带药物。部分患者出现坐立不安、搓手等无意识动作,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早醒。
5、植物神经紊乱: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手抖、出汗等体征,面部潮红或苍白是常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尿频、口干等副交感神经失调症状,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忽冷忽热。长期焦虑可能引发食欲改变,表现为暴食或食欲减退,常伴随体重明显波动。
诊断焦虑症需由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访谈,结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评估工具。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练习腹式呼吸可缓解急性焦虑发作。饮食注意减少咖啡因摄入,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