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会传染吗

急性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药物损伤、酒精刺激、自身免疫异常、毒素接触等原因引起,部分类型具有传染性。急性肝炎的治疗方式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应用、戒酒干预、免疫调节、毒素清除等。
1、病毒感染:
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是常见传染性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或血液传播。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减退。确诊后需隔离治疗,乙型肝炎可选用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2、药物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异烟肼等药物可能造成药物性肝炎,属于非传染性肝损伤。临床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严重时导致急性肝衰竭。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是主要救治措施。
3、酒精刺激:
短期内大量饮酒会诱发酒精性肝炎,与传染无关。患者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显示AST/ALT比值>2。治疗核心是绝对戒酒,配合维生素B族和肠内营养支持。
4、自身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无传染性。多伴有球蛋白升高和特异性抗体阳性,女性发病率较高。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5、毒素接触:
误食毒蕈或接触四氯化碳等工业毒物会导致中毒性肝炎,不会人际传播。典型表现为腹痛伴凝血功能障碍,需立即洗胃并注射青霉素G解毒,严重病例需考虑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肝炎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2000千卡,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肝脏负担。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乙型肝炎患者家属需接种疫苗。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意识改变或凝血异常需立即就医。烹饪时彻底煮熟食物,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