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在哪里

心理健康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10次浏览

关键词: #自闭症 #孤独 #区别在哪里

孤独症自闭症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均指自闭症谱系障碍,区别主要在于术语使用习惯和认知发展阶段。

1、术语起源:

自闭症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坎纳于1943年提出,英文为autism,中文直译为自闭症。孤独症则是我国1982年首次诊断该疾病时采用的译名,更强调社交障碍特征。目前国际诊断标准统一使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这一名称,涵盖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亚型。

2、诊断标准:

两者在医学诊断上完全等同,均需符合DSM-5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两大核心症状:社会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典型表现包括眼神交流缺失、语言发育迟缓、对特定事物异常执着等。诊断时不会因使用不同名称而采用不同标准。

3、认知演变:

孤独症一词曾被认为更具人文关怀,但随研究进展,医学界发现自闭更能准确描述患者的核心特征——自我封闭状态。2013年DSM-5修订后,所有相关亚型均归入自闭症谱系障碍,专业文献已基本统一使用自闭症表述。

4、公众理解:

普通民众常误认为两者是不同疾病,或将孤独症等同于轻度症状。实际上无论使用哪个名称,严重程度都需通过专业评估确定。部分家长倾向使用孤独症,因其字面负面含义较轻,但这不影响疾病本质。

5、政策文件:

我国现行政策文件中两种表述并存,如《残疾人保障法》使用孤独症,而部分地方康复补贴文件采用自闭症。专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通常标注自闭症谱系障碍,并注明ICD-11编码6A02,确保国际接轨。

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尤为关键。建议家长选择正规康复机构进行行为训练,同时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日常可通过结构化游戏培养社交技能,避免过度刺激环境,定期评估发育进展。成年患者可尝试职业康复训练,社会支持体系需给予充分包容和理解。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