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是用热毛巾敷还是冷敷

退烧时建议采用冷敷而非热敷。退烧的正确物理降温方式主要有温水擦浴、冷毛巾敷额头、调节室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变化。
1、温水擦浴:
使用32-34℃温水擦拭大血管流经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或引发寒战反致体温升高。擦浴后需立即擦干皮肤避免受凉,每次操作不超过20分钟。
2、冷毛巾敷额头:
将毛巾浸入25-30℃冷水后拧至半干,折叠敷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发,但需避免温度过低引发寒战。冰袋需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禁止直接接触皮肤。
3、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衣物或盖厚被,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利于散热。高热时禁止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等加热设备。
4、补充水分:
体温每升高1℃水分丢失增加200毫升,应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可适量饮用绿豆汤、西瓜汁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饮品。
5、观察体温变化:
每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若持续高热超过39℃或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物理降温期间密切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寒战等异常反应,3岁以下幼儿体温超过38.5℃建议药物干预。
退烧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藕粉、蔬菜汤等,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增加代谢负担。保持充足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仍需监测,防止反复发热。衣物被褥需定期更换消毒,注意口腔清洁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