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核磁共振不能有金属

核磁共振检查严禁携带金属物品,主要与磁场干扰风险、金属发热危险、图像伪影形成、设备损伤隐患、患者安全保护等因素有关。
1、磁场干扰风险:核磁共振仪依靠强磁场工作,金属物品在磁场中可能发生位移或变形。铁磁性金属如钥匙、硬币会被强力吸附,导致设备故障或人员受伤。非铁磁性金属虽不易被吸附,仍可能干扰磁场均匀性,影响成像质量。
2、金属发热危险:交变磁场会使金属导体产生涡电流,导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植入体内的金属器械如骨科钢板、心脏支架可能灼伤周围组织,体表金属饰品也可能造成皮肤烫伤。某些合金在磁场中升温可达数十摄氏度。
3、图像伪影形成:金属物质会扭曲局部磁场,导致图像出现星芒状或条带状伪影。牙科填充物、金属节育环等虽不会移动,但会造成检查区域影像模糊,影响医生对病变的判断,严重时需重新扫描。
4、设备损伤隐患:金属物体被吸入磁体可能损坏昂贵的超导线圈,维修费用可达数百万元。硬币等小物件卡在设备缝隙中可能引发短路,大型金属物品如轮椅撞击磁体甚至会造成设备永久性损毁。
5、患者安全保护: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严格评估,心脏起搏器可能在强磁场中失灵,动脉瘤夹移位会导致血管破裂。检查前必须更换无金属材质的病号服,去除所有含金属的化妆品、纹身颜料等潜在危险源。
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如实告知医生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包括骨科内固定材料、人工关节、心脏支架、金属假牙等。检查室门口应设置强磁场警示标识,所有电子设备、磁卡、钥匙等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区域。孕妇、幽闭恐惧症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提前与医护人员沟通,必要时可考虑其他影像学检查替代方案。检查后应及时取回个人物品,发现任何不适立即向医务人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