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发育迟缓等症状。该病分为5期,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主要有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玻璃体积血、视网膜皱褶形成、部分或全部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表现。
早期可见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周边部视网膜出现无血管区。这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在高浓度氧刺激下发生异常增生。需通过眼底筛查早期发现,严重时可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病变进展期新生血管易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表现为瞳孔区反光异常。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有关,需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
视网膜表面形成星状皱褶,是纤维血管增生的典型表现。此时患儿可能出现眼球震颤、追视困难等症状,需密切监测眼底变化。
病变晚期可发生部分或全部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白瞳症。这与玻璃体纤维化牵拉视网膜有关,需紧急进行巩膜环扎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终末期可能出现眼球萎缩、角膜混浊等不可逆改变。多因长期视网膜脱离导致眼内结构破坏,此时已丧失有效治疗时机。
早产儿出生后4-6周需进行首次眼底筛查,低体重儿应增加检查频率。母乳喂养可提供必要营养素促进视网膜发育,补充DHA有助于视神经生长。保持环境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未成熟视网膜。定期进行视力追踪评估,发现异常及时转诊眼科治疗。注意观察患儿追视反应,记录眼球运动情况,建立完整的视力发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