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肠梗阻怎么办

儿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肠梗阻 #早产

早产儿肠梗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早产儿肠梗阻通常由胎粪性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肠闭锁、肠粘连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暂停经口喂养可减少肠道负担,改为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家长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奶量及喂养频率,选择低渗透压配方奶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后需观察腹胀、呕吐症状是否加重,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

2、胃肠减压

通过留置胃管持续吸引胃内容物,降低肠腔内压力。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家长需注意固定管路防止脱出,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该方法适用于机械性梗阻早期或术后肠功能恢复期。

3、静脉营养支持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素。需监测电解质及肝功能,避免导管相关感染。适用于完全禁食期间维持早产儿生长发育需求,疗程通常持续7-14天。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需配合腹部X线或超声监测,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需考虑手术。

5、手术治疗

对完全性肠梗阻或肠坏死病例,需行肠造瘘术或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维持胃肠减压,逐步恢复喂养。家长需注意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状况,定期随访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早产儿肠梗阻护理需维持适宜温湿度环境,避免腹部受压。恢复期喂养应从少量稀释奶开始,每2-3小时评估耐受性。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补充维生素D及铁剂。出现拒奶、胆汁性呕吐或腹胀加剧时需立即就医。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肠道通畅度及营养状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