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虫咬了红肿很痒怎么治疗

被虫叮咬后出现红肿瘙痒可通过冷敷缓解、外用药物止痒、口服抗组胺药物、预防感染、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这种情况通常由虫体分泌物刺激、过敏反应、继发感染、个体敏感差异、搔抓加重等因素引起。
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10-15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灼热感。冷敷时需用干净纱布包裹冰块避免冻伤,间隔1小时可重复操作。该方法适用于刚被叮咬时的应急处理。
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可中和毒素缓解瘙痒,含薄荷脑的软膏通过清凉感转移痒觉。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能抑制免疫反应,但面部及皮肤薄嫩处需谨慎使用。用药前需清洁患处,每日2-3次薄涂。
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受体,对全身性过敏反应效果显著。儿童需选择糖浆剂型并按体重调整剂量。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副作用,建议晚间服用。
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修剪指甲减少细菌侵入风险。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可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意识模糊等速发型过敏反应需立即急诊。持续红肿超过72小时伴发热可能为蜂窝织炎,需进行血常规检查。蜱虫叮咬后出现游走性红斑应排查莱姆病可能。
被虫叮咬后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减少暴露,户外活动前喷洒驱虫剂。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皮肤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加重瘙痒。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记录叮咬昆虫种类有助于医生判断毒性,过敏体质人群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瘙痒明显时可拍打代替抓挠,夜间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搔抓。定期检查居家环境,清理积水区域减少蚊虫滋生。